八月的寧蒗縣永寧鎮,稻田連片,綠浪翻滾。縣委第一巡察組剛進村,就有村民找上門來:“才修好兩年水渠的又斷了水,田里干得厲害……”
巡察組立刻趕到現場,發現拖其村至農場村高標準農田建設項目的70厘米取水管道被人為損壞,丟在渠邊,這一斷,幾百畝地的灌溉就成了難題。
“這項目不是剛驗收沒多久嗎?怎么這么快就出問題了?”巡察組找到農場村楊村長了解情況。
楊村長直嘆氣:“說是高標準農田,可用水還是老問題!開了好幾次協調會都因大家利益訴求不統一沒有解決。”
巡察組來到鎮里和縣農業農村局才弄明白,原來村里和企業有用水協議,可到了用水高峰期,兩邊都急著要水,矛盾越鬧越大,最后干脆有人把管道破壞了,大家都沒得用。
“修個管道容易,可問題不解決,今天修好明天還得壞。”巡察組組長老吳皺起眉頭。他們當天就找到縣農業農村局,要求立刻整改:“群眾的事拖不得,管道要修,矛盾也得化解!”
在巡察組的推動下,縣農業農村局督促施工方制定了修復方案,迅速啟動農田灌溉管網修復民生工程攻堅行動,一邊組織施工隊搶修管道,一邊召集村民、企業和村干部重新商量用水辦法。不到一周,新管道通了,用水協議也重新簽了,大伙兒終于不用再為沒水灌溉頭疼了。
看著清水嘩啦啦流進田里,村民老楊笑得合不攏嘴:“巡察組來了就是不一樣,這回是真把事兒辦妥了!”
建設高標準農田,是鞏固與提升糧食生產能力、捍衛國家糧食安全的關鍵之策。“高標準農田不能光建不管,咱們得盯著長效機制,別讓老百姓今天笑了,明天又愁。”吳組長表示。
如今,永寧鎮的稻田郁郁蔥蔥,巡察組早已奔赴下一個村子。可村民們知道,那條重新暢通的水渠,流淌的不僅是灌溉的水,更是解決問題的決心。(寧蒗縣委巡察辦 周秀紅 || 責任編輯 王文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