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姐,您家低保享受情況如何?補貼是否按時到賬?”“老伯,跨村灌溉渠使用問題得到解決了嗎?”這是瀾滄縣委第二巡察組在集中巡察謙六鄉所轄村級黨組織時,深入農戶家中、田間地頭傾聽民聲、摸排實情的場景。
針對村級黨組織數量多、分布散、基層治理短板突出等問題,十三屆縣委第八輪巡察探索“打包集中巡”模式,變“單村作戰”為“片區攻堅”,通過整合監督力量、集中進駐、同步推進整改,將巡察工作深度融入基層治理鏈條,推動破解區域性治理難題,讓巡察成為激活基層治理的“助推器”。
“我們打破‘一村一巡’的傳統模式,按地域相鄰、治理難題相似、規模適度原則,將多個村‘打包’成巡察單元。”縣委巡察辦負責人介紹,巡前對“打包”村的治理現狀、共性難題開展綜合研判,把民生保障、集體“三資”管理、鄉村振興項目落地等基層治理痛點列為巡察重點。在力量組織上,打破層級與部門界限,統籌抽調縣級巡察骨干、職能部門專業人員及鄉鎮紀檢、組織、財務力量,以“集中進駐、片區作戰、同步推進”方式,既有效減少“熟人社會”干擾,又確保專業力量直抵一線,為基層治理注入監督動能。
為精準破解基層治理難題,打通堵點,巡察組聚焦教育醫療、養老社保、鄉村振興項目、惠農補貼發放等群眾急難愁盼領域,以及集體“三資”管理這一基層治理的“關鍵小事”,綜合運用“聽、查、訪、核、比”等方式深挖問題根源。對發現的共性治理難題和群眾訴求,建立“集中研判、分類移交、聯合督辦”機制,推動立行立改、邊巡邊查。截至目前,第八輪巡察已完成42個村黨組織巡察,發現民生保障、政策落實、“三資”管理等問題825個,推動立行立改14個,移交問題線索39件39人,督促建立完善制度16項。
此外,還構建“巡察+村務監督”聯動機制,巡察組進駐后召開片區村務監督委員會成員座談會,建立信息共享渠道,引導村務監督委員會聚焦重點開展日常監督,及時反映異常情況和群眾訴求,激活基層監督“神經末梢”,形成監督合力。
在宣傳方面,采取“集中發布、多點覆蓋”策略,線上依托縣級融媒體、微信公眾號、“碼上巡”平臺集中發布巡察公告,明確覆蓋村名單及問題反映渠道;線下在“包”內各村顯著位置張貼公告、放置意見箱,利用鄉鎮“趕集日”集中宣傳、發放宣傳資料6256份。多渠道宣傳拓寬問題線索來源,也讓群眾真正成為基層治理的“參與者”和“監督員”。
“我們將持續深化‘打包集中巡’,把巡察整改與基層治理、民生改善緊密結合。”縣委巡察辦負責人表示,將通過集中反饋、約談,壓實整改責任,強化跟蹤督辦和聯合評估,推動巡察整改與基層治理、民生改善同頻共振,把巡察成果轉化為提升鄉村治理水平、推動瀾滄高質量發展的實際成效。(周有仙 || 責任編輯 王文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