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道清干凈了,夏天蚊蟲少了,晚上我們都愛去河邊散步。”……走在古城區文化街道的街巷田埂,撲面而來的是清新整潔的村容街景,耳畔回蕩的是群眾由衷的贊嘆。
然而就在幾個月前,這里的居民還在為出行難、環境差、辦事慢而發愁。改變,始于一場動真碰硬的巡察整改。
今年初,古城區委巡察組向文化街道黨工委反饋了巡察意見,指出其在民生服務、環境治理、制度機制等方面存在的問題。街道黨工委照單全收、深刻反思,堅決扛起政治責任,創新建立“5432”工作機制,推動巡察反饋問題整改見真章、出實效。
“整改不是選擇題,而是必答題,必須答好。”文化街道黨工委書記表示。街道構建起“主要領導—班子成員—街道紀工委—工作專班—社區監督委員會”五級聯動責任體系,層層傳導壓力、環環壓實責任。街道干部下沉一線、現場辦公,社區居民擔當“前哨監督員”,真正實現了整改為了群眾、整改依靠群眾。
為推動整改進度清晰可控、精準落地,街道實行“周督查、周通報、周調度、月推進”的四維調度機制,形成管理閉環。更令人眼前一亮的是,街道創新推出“紅黃綠”三色銷號管理法:紅燈警示未啟動事項,由主要領導約談督辦;黃燈提示進展滯后問題,安排專人跟蹤指導;綠燈標識已完成項目,及時銷號歸檔。這種方法讓整改工作一目了然、高效推進。
巡察整改,“改”是手段,“治”才是目的。文化街道堅持“當下改”與“長久立”相結合,一方面全面修訂完善街道、社區、小組三級制度31項,扎緊制度籠子;另一方面大力推進民生實事,完成道路提升400米,清淤河道近5公里,儲備民生項目47個,居家養老服務中心、公益林地審批等一批群眾關切的事項也取得突破性進展。
如今的文化街道,環境更美了,道路更通暢了,干部作風更實了,群眾心情更舒暢了。“現在我們反映問題渠道更暢通,解決速度也更快了!”社區居民和大叔高興地說。
巡察整改就像一把鑰匙,不僅打開了基層治理的“梗阻鎖”,更開啟了百姓的“幸福門”。文化街道以巡察整改為契機,推動監督、整改、治理有機貫通,從“一件事”整改到“一類事”規范,讓老百姓實實在在感受到巡察帶來的新變化、新氣象。(姚紅 || 責任編輯 田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