腐敗不僅破壞政治生態,也破壞經濟發展環境。反腐敗有利于凈化政治生態,同樣也能夠凈化經濟發展環境。行賄與受賄是一體兩面,行賄人“圍獵”是政治生態的一個重要“污染源”。行賄人不擇手段“圍獵”黨員干部是當前腐敗增量仍有發生的重要原因,對行賄行為絕對不能縱容,必須堅持行賄受賄一起查。
黨的十八大以來,各級紀檢監察機關,認真落實黨中央決策部署,在反腐敗斗爭中堅持受賄行賄一起查,多措并舉、綜合施策,通過明確懲治行賄的重點人、實行行賄人名單管理制度等,與司法機關協同發力,抓住懲治打擊重點,提高打擊的精準性、有效性,進行“精準狠”打擊行賄犯罪,不斷加碼遏制“圍獵”,堅決嚴懲“圍獵者”,推動實現腐敗問題標本兼治。
行賄與受賄是一根藤上結出的兩個“毒瓜”,兩者是一丘之貉,共同組建了腐敗利益同盟。不少黨員干部因違紀違法被查處,背后離不開一些不法商人的“助攻”。他們處心積慮投其所好,采用投資、借貸、低買高賣房屋等多種隱蔽手段進行利益輸送、權錢交易,以市場行為之名行行賄之實。只打擊受賄犯罪,不打擊行賄犯罪,對行賄犯罪形不成有效的震懾作用,行賄者不會吸取教訓,試圖行賄的人就不會打消行賄念頭、徹底收手。行賄不查,受賄不止。堅持行賄受賄一起查,不僅要讓貪腐者付出代價,還要讓“圍獵者”得不償失。只有堅持對行賄行為的精準打擊、有效打擊,才能溯本清源,凈化政治生態,推動實現腐敗問題的標本兼治。
對黨員、干部來說,手中的權力是黨和人民賦予的,必須用來為人民謀利益、謀幸福,而不是用來以權謀私的,決不能既想當官又想發財,更不可以“拿權力做買賣”。面對“圍獵”的行賄行為,要始終保持清醒頭腦,不能有半點僥幸心理。從近年來各級紀檢監察機關查處的新型違紀違法案例來看,所謂的“隱蔽”受賄手段,不過是掩耳盜鈴、自欺欺人而已,無論如何狡猾,打著什么樣的旗號,披著什么樣的外衣,在黨中央深入推進全面從嚴治黨和反腐敗斗爭的堅定決心面前,都注定是鏡花水月,最終竹籃打水一場空。
行賄行為不僅腐蝕官員,破壞政治生態,還嚴重影響親清政商關系,破壞正常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秩序。如果對行賄行為不進行堅決打擊,使這些“圍獵”者由于違法成本過低,一些熱衷于“走后門”、拉關系、“圍獵”權力的企業與個人,就會挖空心思去結交領導干部、行賄領導干部,以求利用領導干部官員手中的權力牟取暴利,致使在清正廉潔上一些意志薄弱的領導干部成為他們牟取暴利的工具。因此,對行賄行為特別是屢教不改、多次行賄、巨額行賄、向多人行賄、危害一方政治生態的行賄人必須利劍高舉,堅決打擊,決不手軟。在依法嚴肅懲處行賄人的同時,要依法加大對行賄所獲不正當利益的追繳和糾正力度,對不正當財產性利益最大程度予以追繳,絕不允許行賄人通過行賄犯罪獲得不正當利益或者損害國家利益、社會公共利益和他人合法權益。
權力導致腐敗,絕對權力導致絕對腐敗。只有任性的權力受到有力制約,才能從根本上治理腐敗。要真正把權力關進制度的籠子里,讓權力在陽光下運行。只有當制度完善,權力受到有效制約,才能徹底切斷腐敗利益鏈,推動形成社會公平正義,營造風清氣正的政治生態和營商環境。
在新征程上,將繼續堅定反腐不回頭、高壓反腐不松懈、鐵面反腐不慈悲,堅持有案必查、有腐必懲、有貪必肅。各級紀檢監察機關要始終堅持嚴的基調、嚴的措施、嚴的氛圍,在保持懲治受賄犯罪高壓態勢的同時,加大對行賄犯罪的懲治力度;堅持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一體推進,標本兼治、系統治理,提高懲治行賄的綜合效能;堅持統籌協調,加強協作配合,形成懲治行賄的工作合力;堅持分類施策、突出重點,實事求是、寬嚴相濟,不斷提升打擊行賄的精準性、有效性,堅決打贏反腐敗斗爭總體戰攻堅戰持久戰。(清風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