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云嶺大地腹地,一項項民生工程正以監督之力破除梗阻,將群眾期盼轉化為幸福實景。近期,玉溪市紀委監委以“小切口”監督撬動“大民生”改善,通過系統性監督推動交通出行、農田灌溉、環境整治等重點領域民生工程落地生根,用執紀溫度丈量民生幸福刻度。
華寧縣甫甸社區的下拖卓大橋凌空飛架,結束了華溪鎮下拖卓小組五年出行困境。這座曾被資金鏈斷裂拖成“半拉子”工程的民生橋,在2024年迎來轉機。華寧縣紀委監委啟動“室組地”聯動監督機制,通過專項督查倒逼資金撥付與項目復工。歷時7個月,這座橋梁終于成功通行,這不僅打通了村民進城的“最后一公里”,更成為柑橘產業發展的運輸動脈,疏通的更是老百姓的心。“現在運柑橘再不用繞山路,省時又安全!”村民李大爺的感慨道出下拖卓小組村民的共同心聲。
相距百里的峨山彝族自治縣大龍潭鄉,新修的1.32公里鄉村道路正改寫山鄉命運。峨山縣紀委監委組建專項監督組,緊盯54萬元項目資金的招標使用、質量驗收等關鍵環節,推動交通部門優化施工方案。當中村到上村的路程從半小時縮短至幾分鐘,村民畢大哥望著門前坦途感慨:“路通了,心氣都順了。”
民生工程的溫度在澄江市廣南營二組有了新注腳。面對巡察組反饋的社區操場泥濘問題,65萬元專項資金迅速落地。龍街街道與廣龍社區協同改造,將曾經的“煩心地”變為集停車場、健身區于一體的多功能場所。巡察回訪時,塑膠場地上躍動的身影與健身器材間的歡聲,繪就最生動的民生畫卷。
監督執紀的觸角同樣深入田間地頭。元江壩子的春耕時節,紀檢監察干部踏著墑情奔走督導。針對灌溉難題,縣紀委監委監督推動鄉黨委政府組織疏通溝渠、協調水庫科學調水。聯合監督組督促農業部門提前儲備農資,市場監管人員嚴查假冒偽劣產品,為糧田保駕護航。看著清流汩汩入田,張大哥的笑容比陽光更燦爛:“有了及時水,豐收底氣足。”
玉溪市構建的立體化監督體系,通過“派發——督辦——驗收”閉環機制,將監督效能轉化為治理實效。從下拖卓大橋的復工通車到元江灌渠的清流潤田,從泥濘操場的華麗轉身到鄉村道路的提質增速,每個民生工程背后都躍動著監督保障的脈搏。紀檢監察機關以“解決真問題、真解決問題”的擔當,讓監督力度與民生溫度同頻共振。
隨著監督治理效能持續釋放,玉溪大地的民生圖景愈發多彩。在這里,執紀監督不僅是祛除頑疾的手術刀,更是丈量初心的溫度計,見證著“民之所望”向“政之所向”的生動轉化,鋪展出安居樂業的幸福長卷。(田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