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屆中央紀委四次全會強調,持續深化整治群眾身邊不正之風和腐敗問題,著力推動改革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農村集體“三資”是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重要物質基礎,也是群眾關心的熱點、難點問題,實踐中,如何持續深化整治農村集體“三資”管理領域突出問題?我們采訪了三位紀委監委相關負責同志。
本期嘉賓
金濤云南省曲靖市委常委,市紀委書記、監委主任
李敏安徽省六安市委常委,市紀委書記、監委主任
陳建兵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紀委常務副書記、監委副主任
壓實責任,摸清底數,靶向施策,扎實推進專項整治
記者:農村集體“三資”管理是群眾關心的熱點、難點問題。請結合實踐談談,如何精準施策,扎實推進農村集體“三資”管理突出問題專項整治?
金濤:從我們近年監督檢查和查辦案件情況來看,農村集體“三資”管理往往存在底數不清、產權不明、管理不規范等問題,違規處置集體資產問題多發易發,違規套取、截留、挪用、侵吞集體資金問題仍然存在。我們扎實開展農村集體“三資”管理突出問題專項整治,推動農村集體“三資”管理更加規范有序。實踐中,強化“黨委政府主責、紀委牽頭抓總、部門協同推動、市縣主抓主戰”聯動體系,市委帶頭研究調度、調研督導,市紀委監委制定工作指引,常態化與農業農村、財政等職能部門聯席會商,壓緊壓實各方責任。督促職能部門牽頭,全盤摸清集體“三資”家底,建立基礎臺賬。聯合農業農村、財政、審計等部門,專責監督和職能監督同向發力,“室組地”協作聯動,巡察監督與日常監督相結合,全面起底各類問題線索,分級分類建立問題臺賬,“清單式”反饋交辦整改,做到整改一個、銷號一個。市、縣紀委監委建立“委領導、室統籌、組聯動、人共用、事協辦”工作模式,嚴肅查處貪污侵占集體資金、違規處置集體資產、監管失職失責等不正之風和腐敗問題。
李敏:六安地處大別山區,下轄4縣3區,農村人口多,農村資產資源豐富。為護好集體錢袋子,近年來,我們不斷深化農村集體“三資”管理突出問題專項整治,以線索處置為基礎,以查辦案件為引領,有力懲治了一批群眾深惡痛絕的“三資”蛀蟲,形成有力震懾。針對案件暴露出的“權力運行失范、制度籠子失效、監管體系失靈”等痛點堵點難點,我們建立“紀檢監察機關牽頭主抓,農業農村、財政等部門主管,全市上下聯動落實”的工作機制,搭建農村集體資產經營監督管理平臺,建立村級集體賬、物、事信息化臺賬,健全資產權屬、合同原件等電子檔案,實現資產數據“一屏掌握”;設置租金異常、合同超限等10類預警指標,構建“紅燈預警—逐級審核—整改銷號”閉環機制,實現監督預警“一觸即達”;對資金流向進行全流程“數字刻錄”,合同簽訂全要素“鏈上存證”,讓每筆交易都留下“電子指紋”,實現責任梳理“一鍵溯源”,推動“三資”管理從“人盯”轉向“數據盯”,確保顆粒歸倉、毫厘歸民。
陳建兵:我們聚焦農村集體“三資”管理領域不正之風和腐敗問題,因地制宜、精準施策,上下聯動、貫通協同,著力監督發現并督促整改一批典型問題,嚴肅查處一批違紀違法案件。具體工作中,形成州、縣(市)、鄉(鎮)、村(社區)四級聯動監督機制,對十九大以來相關問題線索進行全面“大起底”和“回頭看”,特別是緊盯資金、資產、資源管理等方面的整治重點,緊盯經濟合同管理、債權債務管控、財務會計管理、工程項目管理等關鍵環節,督促職能部門全面排查問題,建立臺賬,動態管理,對賬銷號。督促縣級紀委監委選取部分集體資源資產多、資金項目多、信訪反映多的村(居)“一把手”提級監督。同時,針對甘孜幅員遼闊,牧區分布廣的現實情況,依托“馬背執紀廉心隊”“牧區壩壩會”“峽谷背包隊”等監督形式,下沉一線,深挖農村集體“三資”問題線索。對發現的涉嫌違紀違法問題線索,嚴格依規依紀依法做好處置。此外,貫通運用村干部任期和離任經濟責任審計、財會監督成果,嚴肅查處責任、作風和腐敗問題。
深化以案促改促治,督促建立健全長效機制,堵塞監管漏洞
記者:在嚴查農村集體“三資”管理背后不正之風和腐敗問題的同時,如何深化以案促改促治?
金濤:我們深化以案促改促治,針對發現的問題,既推動立行立改解決一批,又深挖問題背后的制度缺失和管理漏洞,推動對癥下藥、建章立制、提能增效。全市各級紀檢監察機關共制發紀檢監察建議書115份,督促整改集體資產底數不清、資金管理使用不規范、資產管理處置不規范、集體經濟合同不規范等問題,推動制定《關于進一步規范農村集體經濟合同管理的指導意見》等制度63項。用好典型案例“活教材”,做好個案剖析,加強類案分析,采取通報典型案例、召開警示教育大會、觀看警示教育片等形式,對村組干部開展精準“滴灌”警示教育,教育引導村組干部引以為戒、舉一反三。
李敏:我們堅持辦案治理監督教育一起抓,強化不敢腐的震懾力、不能腐的約束力、不想腐的感召力,標本兼治、系統施治,在持續加大“三資”領域案件查辦力度的基礎上,深挖問題根源,強化個案分析、類案剖析、深化治理,從源頭上防范農村集體“三資”腐敗問題。比如,我們堅持紀委統籌、審計先行、巡察跟進,督促審計部門選取361個村開展農村集體經濟審計,將農村集體“三資”納入巡察監督重點,發現問題線索,深挖背后腐敗問題。將紀法教育與廉潔教育一體推進,正面引導同反面警示相結合,深挖近年來查處的農村集體“三資”管理領域典型案例,復盤變異軌跡,剖析腐敗根源,多措并舉,教育引導廣大農村黨員干部筑牢拒腐防變思想防線。
陳建兵:我們樹牢辦案引領理念,持續深化片區協作機制,推動“紀巡審”貫通融合,對農村基層干部廉潔履職情況開展交叉檢查、聯合檢查,進一步提升聯合監督、聯合辦案能力。建立領導包案聯縣機制,州縣兩級紀委監委班子成員領辦督辦村“三資”案件,進一步提升查辦案件質效。緊盯農牧民“家底子”,持續優化村財鄉管機制,督促相關職能部門健全完善農村集體“三資”管理領域財務收支、開支審批等制度機制32項。以“雪域清風·與廉同行”廉政教育品牌為抓手,聚焦“對象精準、案例精準、方式精準”全覆蓋常態化開展集中警示教育,通過開展觀看警示教育片、閱讀懺悔實錄、集中廉政談話、基地現場教育等活動,推動警示教育有形有效更有感。
對農村集體經濟各要素、各環節、全流程立體化監督,切實守好農村集體家底
記者:下一步,持續深化整治農村集體“三資”管理領域突出問題,將從哪些方面持續發力?
金濤:保持力度不減、尺度不松、標準不降,持之以恒抓緊抓實抓好,推動整治工作常態長效,讓群眾更加可感可及。將群眾參與、群眾監督、群眾評價貫穿工作始終,“線上+線下”同向發力,深化群眾“點題整治”,找準、找實群眾痛點難點堵點問題,讓群眾切身感受到年年都有新改善、一年更比一年好。依托大數據整合抓取、建模分析、比對預警等,搭建集村級財務管理、資產資源流轉交易、村務公開、項目建設、合同管理、在線監督于一體的智慧監管平臺,實現對農村集體經濟各要素、各環節、全流程立體化監督。聚焦集體“三資”管理領域風腐問題易發高發的“一肩挑”人員,推行村級財務收支聯審聯簽制度、公開“唱賬”制度,推廣集體“三資”提級監督等方式,強化“小微權力”監督,切實守好農村集體家底。
李敏:堅持問題導向,鎖定集體“三資”規模大、村級債務高、違紀違法案件多的村(社區),統籌用好“室組地”聯動、片區協作等工作機制,聯合巡察、審計、財政等部門常態化進行“穿透式監督”。針對村“兩委”主職干部、會計出納等關鍵崗位,定期組織廉潔體檢,及時開展評估分析,幫助查找短板漏洞,助力提升紀律意識、規矩意識。緊盯財政惠農補貼、產權交易平臺、村級銀行流水等數據信息,精準鎖定虛構項目、陰陽合同等隱蔽手段,深度挖掘賬外循環、重復報銷等違規操作,實現應查必查、深挖細查。結合案件暴露出的共性問題,督促農業農村部門及時堵塞漏洞、消除監管盲區。著力推進“清廉村居”建設,探索推行村級小微權力負面清單,嚴格落實離任審計追溯、“四議兩公開”等制度要求,不斷壓縮“微腐敗”生存空間。深化運用基層公權力大數據監督平臺,精準定制村級“三資”領域監督模型,進行數據碰撞,“破獲”問題線索,推進案件查辦。鞏固拓展農村集體“三資”監管平臺成果,“一屏統覽”資金變動、合同履約、資金流向等情況,發現問題,及時預警、及時整治,為監督執紀執法插上科技“翅膀”。積極推廣應用基層小微權力“監督一點通”平臺,定期更新“三資”管理和使用情況,引導群眾主動參與監督,推動“三資”家底晾曬在“陽光”下。
陳建兵:持續鞏固拓展集中整治成果,進一步健全“黨委主責、政府主抓、部門主辦、紀委主推、群眾主評”工作機制,以更大力度推動解決群眾急難愁盼問題。下大力氣查辦案件,緊盯群眾關心關注的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著力糾治侵害群眾利益的農村集體“三資”管理領域突出問題。強化部門聯動協作機制,堅持以問題為導向,進一步完善舉措,切實做到紀檢監察機關、行業主管監管部門同頻共振、同向發力,推進整治工作走深走實,取得成效。重拳打擊“微腐敗”,嚴肅查處農村集體“三資”管理領域突出問題違紀違法案件,持續推動全面從嚴治黨向基層延伸,以強有力的監督不斷增強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李張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