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五一’期間茶馬古道旅游景區預計接待量增長120%,必須提前督促文旅等行業部門大力整治餐飲住宿哄抬物價、交通出行不便、景區管理混亂等問題。”
“要通過監督推動市場監督管理局等行業部門深入開展安全隱患排查,做實源頭防控,及時堵塞管理方式和制度建設等方面的漏洞。”

隨著“五一”黃金周與潑水節、神魚節、木鼓節等13項民族節慶活動交匯,普洱市紀委監委提前吹響“清風哨”,統籌人員力量,扎實開展監督檢查、明察暗訪,為節日筑牢“清風防線”。
針對節慶經濟活動密集的特點,市紀委監委推行“派單”監督,精準制發專項監督任務單6份:駐市市場監管局紀檢監察組側重價格監管、食品安全監督,駐市法院紀檢監察組聚焦旅游市場亂象整治情況監督,4個監督檢查室則牽頭對聯系縣(區)的節慶活動資金使用、項目審批開展“嵌入式”監督。

“節日經濟疊加民族文化活動,既是消費旺季,也是作風‘考點’。”市紀委監委黨風政風監督室主任介紹,此次派單緊扣節點集中的特點,根據各監督單元職能量身定制,每個監督單元都領到了“定制化”監督指南。同時,為全市紀檢監察機關印發《工作提示》,列明5類重點監督情形,確保帶著標尺查問題,讓“節日病”“形式風”無所遁形。
清晨,在景谷傣族彝族自治縣潑水節籌備現場,工作人員正在裝飾燈柱,彩色孔雀幡隨風作響,把“潑水狂歡倒計時”的紅牌子襯得格外鮮亮。市紀委監委第二監督檢查室干部正與景谷縣紀委監委的干部一起,緊盯潑水節籌備資金使用、物資采購、安全保障、服務保障等關鍵環節開展監督。
“既要推動民族文化活起來,又要通過監督防止節慶變味。”市紀委監委第二監督檢查室主任介紹,市縣聯動的監督組明確監督重點、任務分工和時間節點,節前重點查市場秩序、安全預案、作風承諾,切實壓實潑水節9個工作籌備組責任。節中集中訪游客體驗、商戶經營、干部履職,對于發現的作風不實、慵懶散漫的問題,對苗頭性問題現場“吹哨”,督促相關部門推動問題整改落實。
“茶咖香遇·星耀普洱五一群星演唱會”、第二屆“孟連神魚杯”全國釣魚大獎賽、第十九屆墨江北回歸線國際雙胞胎節……多民族文化碰撞的節慶盛宴即將點燃“五一”旅游熱潮,監督力量也同步升級。全市紀檢監察機關強化動態監督,既防范違規接待、變相福利等“節日病”,又整治攤派參會、過度辦節等形式主義。對苗頭性傾向露頭就打,持續鞏固作風建設成效。截至目前,全市各級紀檢監察機關采取室組、“室組地”、組團聯動等方式,綜合運用明察暗訪、突擊檢查、隨機抽查、交叉互查等手段,組織開展監督檢查58次。
從茶馬古道到瀾滄江畔,隨著潑水節的水花飛濺、神魚節的漁歌響起,普洱市正以“派單式”監督的精準發力,讓傳統節慶既洋溢文化韻味,又充盈清風正氣。正如監督檢查組成員所說:“我們既要守護好‘節日里的煙火氣’,更要以‘清風哨’筑牢‘煙火氣中的紀律線’。”(馬穎 江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