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蒼山洱海間,一幅鄉村振興的壯美畫卷正在大理徐徐鋪展。大理州紀委監委立足職責定位,聚焦鄉村振興重點領域,以立體化監督網絡為筆,以精準監督為墨,為農業增效、農民增收、農村發展注入強勁“廉動力”。
全鏈條監督為特色產業發展保駕護航。在彌渡縣密祉鎮蓮峰村,連片綻放的燈盞花成為村民致富的“紫色希望”。當地紀委監委建立“室組鎮+職能部門+基層黨組織”聯動監督機制,圍繞品種選育、資金管理、產銷對接等環節開展全流程“體檢”。通過“清單+臺賬”“調研+督辦”等方式,深入田間地頭和企業一線,嚴查截留挪用、虛報冒領等行為。同時,推動農業、財政等部門構建“公司+基地+農戶”發展模式,完善技術服務和物流體系。目前,全縣已形成覆蓋縣、鎮、村的三級技術服務網絡,通過“訂單式”交易實現農戶與企業雙贏。
云龍縣紀委監委則以茶產業為切入點,緊盯生產、制作、銷售全流程,綜合運用“室組地”聯動監督、成立工作專班等模式,全力護航“滄江古樹”“佬倵茶”等生態有機品牌發展。針對春茶采摘用工難題,寶豐鄉紀委推動建立勞務信息平臺,組織200余名村民經培訓后加入采茶隊伍,既緩解了企業用工壓力,又促進了村民就近就業。
高標準農田建設是鄉村振興的重要根基。祥云縣紀委監委將監督“探頭”對準高標準農田建設,聚焦項目規劃、招標采購、施工質量等關鍵環節,深化“室組地”協同聯動。駐縣農業農村局紀檢監察組聯合鄉鎮紀委,嚴查招投標程序不規范、施工偷工減料等問題,對發現的薄弱環節建立臺賬、跟蹤整改。2024年,全縣2.05萬畝高標準農田建設項目覆蓋6個鄉鎮13個行政村,村務監督委員會全程參與質量把控,對組干部開展廉潔提醒,確保工程建成群眾滿意的放心田。
為激活集體經濟動能,彌渡縣紀委監委創新“縣鄉村三級聯動+室組局協同”監督模式,推動土地資源整合、合作社運營、產銷對接等政策落地。通過紀企直通監督機制,督促職能部門解決企業用地、水電供應等難題,嚴查吃拿卡要、推諉扯皮等損害營商環境行為。同時,建立“紀委+村務監督委員會+網格員”監管鏈條,對村集體經濟資金使用、收益分紅等關鍵環節開展分類監督,推動形成“農戶綁合作社、合作社綁企業”的標準化產業模式。
大理州各級紀檢監察機關堅持問題導向,將監督力量下沉一線。祥云縣通過“常規+專項”檢查,推動職能部門完善制度21項;云龍縣監督專班督促建立技術培訓和市場對接機制,助力茶企拓寬銷售渠道;彌渡縣通過“訂單農業”監督,帶動蔬菜種植規模化升級,農戶年均增收超萬元。此外,全州深化“以案促改”,對惠農資金發放、產業項目審批等環節開展警示教育,推動建立風險防控清單,從源頭堵塞漏洞。
隨著監督效能的持續釋放,大理州特色產業呈現集群化發展態勢,燈盞花、有機茶、高原蔬菜等產業年產值有所突破,帶動萬余戶農民增收致富。下一步,州紀委監委將堅持“鄉村振興推進到哪里,監督保障就跟進到哪里”,以更精準的舉措、更嚴實的作風,為繪就鄉村振興新圖景提供堅強紀律保障。在蒼山洱海間,監督力量正與鄉村振興發展同頻共振,奏響高質量發展的時代強音。(田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