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大媽,今天的紅燒魚燉得入味,我給您和小孫子盛沒有刺的肉!”“小李,麻煩幫我給樓上刀大爹帶一份,他腿腳不方便。”……德宏傣族景頗族自治州隴川幸福食堂里的陣陣歡聲笑語,正是民生工程溫暖落地的生動縮影。

“一老一小”牽動著萬千家庭的神經,而承載著煙火氣與幸福感的“幸福食堂”,不僅是解決老年人吃飯難題、惠及孩童成長的民生載體,更是檢驗干部作風、彰顯治理溫度的試金石。隴川縣紀委監委執監督之利劍,筑作風之堤壩,守護“舌尖上的幸福”,讓民生福祉在陽光下愈發醇厚。
民生工程的生命力,在于“惠民”二字落地生根。隴川縣從新城社區起步,以市場化運營模式構建老年助餐服務網絡,既提供堂食助餐,又為居家特殊老年人免配送費送餐,讓“一頓熱乎飯”的小事成為溫暖人心的大事。紀檢監察機關緊盯市場化運營中可能出現的食材采購貓膩、階梯價位執行不嚴、送餐服務打折扣等問題,通過實地走訪、隨機抽查、座談訪談等方式,傾聽群眾心聲,督促職能部門及時回應訴求。老人們的一句“紀委同志常來看著,我們吃得踏實”,道出的不僅是信任,更是監督護航下的安心。
在“一老一小”的民生賬上,每一分財政補貼都關乎群眾的獲得感。隴川縣紀委監委從資金撥付到人數核查,全程跟蹤、逐項把關,對管理松散、服務縮水的環節及時約談,對克扣補貼、侵占利益的行為從嚴查處,倒逼運營方和主管部門把好事辦實——食材更新鮮,膳食搭配更合理,還專為牙口不好的老人準備軟食,這些細節里的用心,讓老人們的笑臉成為最直觀的“成績單”。
如今,全縣3個幸福食堂實行階梯價位,80歲以上老人享優惠、高齡獨居老人送餐免費,這些實實在在的舉措,讓“幸福”二字可觸可感。(余雪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