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昆明市晉寧區寶峰街道青龍村,茂密的松林下藏著大自然的饋贈——干巴菌、雞樅、牛肝菌、青頭菌,多種野生菌在雨季后爭相破土。這深藏林間的自然珍饈,成了帶動村民增收致富的“黃金產業”。
“以前大家都是‘一窩蜂’進山,菌子沒大就被采了,資源沒合理利用起來。”晉寧區青龍村負責人對前來開展監督檢查的街道紀工委干部介紹,如今這片林子實行包山拾菌,承包戶在約定季節擁有該區域的野生菌采收權,收入也因菌子品質和產量的相對穩定而顯著提升。
為守護好群眾增收致富新的經濟增長點,晉寧區紀委監委采取“室組地”“室組+部門”聯動等監督模式,緊盯林下經濟產業發展關鍵環節,聚焦惠民政策落實、土地流轉、“三資”管理等重點領域,做細做實日常監督,以監督之力推動實現生態和經濟效益雙提升。
“部分群眾對包山拾菌的土地流轉、收益方面存有顧慮,我們通過參與重要決策、現場監督,及時對街道林業站、村‘兩委’進行提醒,督促其進一步增強對包山拾菌工作的宣傳力度。”寶峰街道紀工委負責人介紹道,今年青龍村“包山拾菌”公開競價承包會參與人數及承包價格均呈上升趨勢,50余人參與競價,承包林地2000多畝,惠及村民171戶670人,村集體收入相比去年增加了15萬元,承包款70%分給村民、30%用于村級公益事業。
“產得出”更要“賣得好”。在區紀委監委的有力推動下,青龍村積極探索野生菌“線上+線下”的銷售模式,助力野生菌突破空間的阻礙,打開銷路“走出去”。
“通過‘斑馬老表’直播,我就想來這里拾菌,停車免費方便,還可以到山下的農家樂吃上新鮮菌火鍋,太美味了!”游客王女士口中的“斑馬老表”普有紅,是青龍村一名包山拾菌人,借著抖音直播的“東風”,將青龍村山林美景、野生菌的識別技巧等直播分享給觀眾,帶動了本地菌產業的發展。
為提升農文旅融合度和產品附加值,該區紀委監委督促相關部門健全完善青龍村相關配套設施,依托別具“彝”格古韻青龍項目,通過舉辦各種民俗活動,輻射帶動周邊農家樂、周末經濟等鄉村旅游,并協同農業農村、文旅、市場監管等部門,做好野生菌買賣和旅游宣傳,保障游客的拾菌體驗質量和購物權益安全。(李靜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