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嘩嘩嘩——”清澈的自來水從嶄新的水龍頭噴涌而出,堰溝村村民陸大叔臉上洋溢著喜悅的笑容。“沒想到這么快就用上自來水了,現在洗衣做飯、喂養牲畜都方便多了!”
隨著農村飲水安全工程的順利竣工,這個曾經“吃水難”的村莊終于告別了去鄰村拉水的歷史。看著穩定充足的自來水,村民們紛紛為鎮村干部的高效工作點贊。
近年來,我們縣紀委監委把推動解決群眾急難愁盼問題作為初訪主攻方向,構建“首問登記—首辦負責—全程督辦—閉環反饋”首信首訪機制,形成登記即負責、負責“盯到底”的責任鏈條,不斷拓寬收信渠道,加快解決群眾訴求。
今年4月,母享鎮紀委在接待群眾來訪時了解到,溝邊村村民小組附近一處工地施工時,不慎將主飲水管道攔腰挖斷,且被泥土填埋,導致周邊村民日常用水陷入困境。
在登記核實問題后,鎮紀委隨即督促堰溝村委、鎮水務所、工地施工方開展實地查勘、商定解決方案。多家單位聯合推進整改:施工方迅速清理被埋管道;水務所協調更換新水管;村委會組織群眾參與施工。通過多方協作,僅用3天就完成了清溝槽、鋪新管、回填土等系列工作,解決了245戶村民的飲水問題。
為確保首信首訪機制落實落細,我們出臺相關制度,壓緊壓實信訪問題源頭預防和首信首訪辦理化解責任,明確受理群眾生產生活困難等17類28項應登盡登事項及辦理時限;列出群眾合理訴求不登記、不處理,推諉扯皮等15種追責情形,劃出履職“紅線”。針對首信首訪制度落實中的“盲點”,我們還組織專題培訓,為各鄉鎮(街道)紀(工)委書記集中答疑解惑,持續提升干部的能力水平。
對首信首訪登記的民生實事方面訴求,我們按“接訴即辦”原則,迅速啟動督辦程序,督促各職能部門、鄉鎮(街道)黨(工)委協調聯動切實履行主體責任,努力把矛盾化解在“家門口”。針對實名舉報件,我們在落實優先辦理、處置的同時,建立定期回訪、聯席反饋等機制,與舉報人及時溝通、釋紀說理,并嚴格落實實名舉報“三告知一反饋”要求,讓舉報人在舉報件辦理的每個重要節點都能收到進展反饋,知曉情況。
好制度離不開硬監督。我們將監督嵌入首信首訪全過程,實行“每月臺賬必查、辦理進度必跟、負面清單必究”常態化監督機制,堅決糾治首信首訪制度執行“打折扣”、服務群眾“慢作為”等問題。對群眾反映強烈、辦理進展緩慢以及受理后仍發生重復舉報、越級舉報的,通過制發工作提示、約談提醒、立案查處等方式跟蹤督辦,確保群眾訴求樁樁有回音、件件能落地。自首信首訪機制運行以來,初信初訪群眾滿意率提升至90%以上,推動職能部門解決群眾合理合法訴求800余個。(李蘭 作者單位:云南省昭通市鎮雄縣紀委監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