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剛蒙蒙亮,晨霧還未散去,曲靖市宣威市得祿鄉永樂村委會大上村村民老崔便早早起了床,擰開水龍頭接上一壺水燒開,泡上一杯濃茶,拎著下地干活了。
而在一個月前可沒那么省心,他得提前一晚把自來水水管里的水接到桶里靜置一夜,待泥沙沉淀后再使用,老崔說“很麻煩”。
永樂村在大山深處,村里119戶村民生產生活用水主要依靠集中供水,還有部分村民自籌資金安裝了水管,從村邊的自涌水源地取水。但自涌水季節性強,到了雨季水源才充足。所以一到雨季,部分村民為了降低水費,便不再使用集中供水。這樣一來,用水的村民少了,集中供水點的取水池和蓄水池也就沒有經常清理,導致泥沙不斷淤積,水質一直不好。
前幾天下了一場暴雨,老崔擰開水龍頭,水管里的水變成了黃色。沉淀一夜后,還是渾濁的,他沒泡茶,直接下地了。
干活時,他聽到有村民說,自己家附近有個水塘,一直用來喂牲口、洗衣服。前段時間,村里的養雞場在水塘邊堆了雞糞,暴雨一來,雞糞全部沖進了水塘,一汪清水變成了糞水。這位村民一邊說,一邊嘆氣。老崔想,得把這些問題向村上反映反映。
這天,老崔到鄉上趕集,遇到幾名曲靖市紀委監委的干部。他們問老崔有沒有什么困難,老崔說了村里生產生活用水的“糟心事”。這幾名干部當即跟著老崔來到了村里,查看了水塘的情況,從村民家廚房水管里接了一瓶水,并承諾一定會把問題解決好。
第二天,宣威市政府、市水務局和鄉政府的干部都到村里來了,他們清洗了集中供水點的取水池和蓄水池,清理了水源點旁的糞堆,對堆糞地塊進行換土并播種了農作物,在水塘邊安裝了安全防護欄,設置了“生產用水”和“水深危險”標識標牌,出水口還安裝了牲畜飲水槽。
第三天,村里開了一場院心會,宣威市水務局、鄉政府和村“兩委”的干部一起和村民們商量供水保障問題。會上,大家踴躍發言,共同商量制定了環境衛生管理、飲水工程維護村民公約和管水員職責清單,并在村里進行了公示。以后,村里的集中供水點每半月清理一次,鄉政府會定期到各水源點取樣去檢測水質,村民們一起參與監督。
院心會上,鄉政府的干部說,曲靖市紀委監委在開展“流動民聲”活動,走訪收集群眾急難愁盼問題。走訪組到村里來的當天就向宣威市委、市政府反饋了村民生產生活用水問題,并全程跟蹤督辦,要求對全市農村飲水安全工程進行逐點排查、逐村核實,解決涉及飲水安全方方面面的問題,確保所有村民都能喝上“放心水”。
老崔說,自來水水管里的水清了,喝到心里更甜了。(郭冬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