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楚雄彝族自治州元謀縣廣袤的田野間,一串串晶瑩剔透的小番茄如紅寶石般綴滿枝頭,農戶們正忙碌地采摘。這些原產自南美洲的果蔬,如今已成為元謀縣的“中國新特產”,不僅暢銷國內大中城市,更遠銷東南亞、中東和歐美地區。小番茄產業蓬勃發展的背后,離不開元謀縣紀委監委精準有力的監督護航。
小番茄產業發展的關鍵是種子。曾經,元謀縣長期依賴價格高昂的國外“洋種子”,面臨斷供風險和增產瓶頸。元謀縣紀委監委將種業安全納入政治監督重點內容,緊盯種質資源保護、育種技術創新、種源安全保障等關鍵環節,通過專項監督、跟蹤問效等方式,推動相關部門履職盡責。
在監督推動下,元謀縣依托自身作為南繁冬夏繁國家級制種大縣的優勢,整合科研院所和企業資源,成立番茄種子研究院,組建雜交育種團隊、功能性番茄研發團隊和分子育種團隊。歷經十余年攻堅,成功培育出26個具有自主知識產權、品質優異、抗逆性強的小番茄新品種,實現了零的突破,徹底扭轉了完全依賴“洋種子”的局面。目前,全縣80%的小番茄種植已采用國產優質品種,種子成本大幅降低,產業自主可控能力顯著增強。
元謀縣紀委監委聚焦小番茄產業高質量發展,強化對技術推廣的監督,緊盯高標準種植技術推廣、現代農業科技應用等環節,推動相關職能部門落實主體責任,促進產業提質增效。縣紀委監委通過“室組地”聯動監督,深入種植基地、育苗工廠、農業合作社等一線,對水肥一體化、工廠化育苗、組織化管理等技術推廣情況進行監督檢查。針對群眾反映的技術服務不到位、培訓效果不佳等問題,及時向農業農村部門反饋并督促整改,推動建立“科技人員包片指導”機制,確保農戶能夠熟練掌握新型種植技術。
在監督推動下,全縣小番茄種植實現了從傳統竹架到輔助吊繩的升級,充分發揮植株頂端優勢,實現“無限生長”,產量和品質更加均衡;通過增施有機肥、控制拔節高度等新技術,精準調控生長環境;推廣“無土栽培”設施農業技術,大幅減少病蟲害,提升空間利用率和產出效益。
隨著小番茄產業規模不斷擴大,元謀縣紀委監委將規范市場秩序、保障農民權益作為監督重點,緊盯農產品銷售、品牌建設、出口認證等環節,以有力監督為小番茄“走出去”清障護航。縣紀委監委深入農貿市場、電商平臺、外貿企業等開展一線走訪,了解銷售環節存在的痛點難點問題,嚴肅查處欺行霸市、壓級壓價、虛假宣傳等擾亂市場秩序的行為。針對企業反映的出口認證程序繁瑣、通關效率不高等問題,推動相關職能部門優化服務流程,提升通關便利化水平。
同時,縣紀委監委加強對小番茄精深加工產業的監督,推動延長產業鏈、提升附加值。圍繞果脯加工等新興領域,緊盯食品安全、質量檢測、品牌保護等環節,督促相關部門履行監管職責,確保產品質量安全。目前,元謀小番茄果脯已遠銷俄羅斯、日本、韓國等國家和地區,成為國際食品市場的“新寵”。
此外,元謀縣紀委監委堅持將監督融入小番茄產業發展全過程,聚焦政策落實、資金使用、項目推進等關鍵領域,建立紀檢監察機關與農業、財政、審計等部門的信息共享和線索移送機制,形成監督合力。嚴肅查處不作為、慢作為、亂作為等問題,營造風清氣正的產業發展環境。通過設立營商環境監測點、開展專項巡察、受理群眾舉報等方式,廣泛收集問題線索。對反映在產業扶持資金發放、惠農政策落實、技術服務指導等過程中存在的吃拿卡要、優親厚友、敷衍塞責等問題,堅決查處、嚴肅追責。今年以來,共查處相關作風和腐敗問題11件,立案5人,處分4人,批評教育30人。
如今,元謀縣小番茄種植面積達4萬多畝,年產量13萬噸,面積和產量均占云南省一半以上,全年有20多個品種輪番上市,填補了全國其他小番茄主產區以夏秋季節上市為主的空白,成為全國重要的冬春季露天規模化生產基地,有效提升了經濟效益。小番茄產業每年帶動農戶戶均增收2萬余元,成為名副其實的富民“黃金果”。(張海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