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日,大理白族自治州永平縣博南鎮勝泉村完小漸漸熱鬧起來,迎來了新學期的第一天。在距離學校不遠的銀江河上,剛通車不久的攬勝橋格外醒目,不少家長騎著摩托車,穩穩地載著孩子駛過橋面前往學校。攬勝橋的建成,徹底改變了勝泉村群眾長期面臨的出行難題,也讓孩子們的上學路變得順暢又便捷。
此前,銀江河穿勝泉村而過,將村子劃分為東西兩岸。這道自然形成的界限,卻成了村民日常生活的“絆腳石”。除了影響日常出行、農產品及物資運輸,最讓村民頭疼的是孩子上學的問題。勝泉村完小位于河西岸,河東邊甸板村等自然村的家長每天接送孩子上學都要繞走五六公里的遠路,既費時間又耗體力。
因此,在銀江河上建一座跨河橋,打通兩岸的“阻隔”,成了勝泉村村民多年來的共同心愿。
永平縣紀委監委了解到這一實際情況后,及時將跨河橋建設問題納入“群眾身邊不正之風和腐敗問題集中整治”為民辦實事重點督辦清單,推動博南鎮黨委、政府切實履行主體責任,一方面是主動牽頭對接,聯合復旦大學、上海奉賢區政府、縣紅十字會、上級交通部門、勝泉村“兩委”,廣泛發動社會各界愛心企業與愛心人士共同籌措建設資金,破解項目啟動資金難題;另一方面是聚焦工程全流程管理,從嚴把控工程質量與建設進度,及時協調解決施工中出現的各類問題,全力推動項目早日建成投用,切實回應群眾關切。
在項目推進過程中,博南鎮紀委充分發揮“貼身”監督的優勢,通過實地檢查、走訪了解、查閱資料等方式,圍繞項目建設進度、工程質量、資金撥付使用等關鍵環節開展全程監督,嚴防資金被截留、挪用等問題發生,全力保障項目廉潔高效推進。最終,這座設計總長54.04米,橋面全寬5.5米,總投資212萬元的攬勝橋順利竣工,有效解決了兩岸村民的出行和孩子上學問題,成為名副其實的“連心橋”“便民橋”。
“現在橋修好了,距離近多了,每天只用十多分鐘就能把孩子送到學校,真的特別感謝各級領導對我們的關心和幫助。”甸板村村民李某站在攬勝橋上,望著過往的行人和上學的孩子們笑著說道。(畢李艷 忽曉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