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大家根據屏幕上給出的案例,列舉出在公務接待中存在哪些違規違紀行為?按照規定應該怎么做?”這是近日在普洱市思茅區鄉科級副職干部進修班紀法教育現場的一幕。
去年以來,思茅區紀委監委創新紀法教育形式,聯合區委黨校將“沉浸式”紀法教育課堂搬進黨員領導干部培訓體系,通過互動式紀法教育、情景式學習問答、清風講師團廉潔宣講等方式作為一體推進“三不腐”的重要內容,通過“案例剖析+情景體驗+互動反思”的模式,讓紀法教育從“單向灌輸”轉為“雙向共鳴”,讓黨員干部自覺摒棄“看客”心態,真正把自己擺進去。
在情景式紀法教育課堂上,還設置了互動問答環節。圍繞黨紀法規知識,結合實際案例,精心設計了各種問題,通過現場提問、搶答等方式,與參訓干部進行互動交流。在互動問答過程中,參訓干部積極參與,踴躍回答問題,現場氣氛熱烈。對于回答錯誤或不完整的地方,請其他同志進行補充,最后由老師進行糾正和詳細講解,進一步強化了參訓干部的紀法知識。
“通過這種紀法知識搶答的形式,讓我們在輕松的氛圍中學習紀法知識,加深了對黨紀法規的理解和記憶,也提高了我們學習紀法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參訓干部表示。
與此同時,在黨校培訓課堂上,針對年輕干部群體該區設置不同的教育方式,創新開展“紀法知識我來演”活動,把典型案例融入互動課堂,讓情景“演”起來,切實增強干部代入感。“假如你是某單位負責人,面對管理服務對象在過節期間送來的‘土特產’,該如何拒絕?”在情景模擬環節,學員們分組扮演“違紀者”“執紀者”“旁觀者”,還原工作中可能遇到的廉政風險場景。將《中國共產黨紀律處分條例》《中華人民共和國監察法》等內容融入劇情設計,讓學員在“沉浸式”推理中學習紀法知識。
“這種方式既有趣又深刻,讓我們在演繹中就記住了哪些事是不能觸碰的紀律紅線,在以后的工作中如果遇到類似問題就心里有數了。”一名參加演繹的年輕干部說。
不僅如此,思茅區紀委監委還深挖本地警示教育資源,結合工作實際制作了《公務接待中這些“靈活處理”不能有》微動漫,精選本地查處的違反政治紀律、工作紀律、群眾紀律等10個典型案例,編印了《釋紀說法》警示教育讀本,通過多種形式展現“違規吃喝”“違規收送禮品禮金”等行為,讓黨員干部在多種形式學習中強化紅線意識,強化“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思想自覺。不少學員表示,這種“學、看、演、思”相結合的教育模式,讓紀法要求從“紙上條文”變成了“心中戒尺”。截至目前,該區已在各類干部培訓班中開展紀法教育27場次,覆蓋干部1000余人次。
“將情景式紀法教育課堂搬到黨員領導干部培訓中,改變以往的紀法教育方式,增強紀法教育的針對性和靈活性,讓黨員干部在情景體驗中深入學習紀法知識,筑牢拒腐防變的思想防線。”該區紀委監委相關負責人表示,下一步,思茅區紀委監委將繼續深化“沉浸式”紀法教育模式,推動其與干部日常教育、任職培訓等深度融合,營造風清氣正的政治生態。(陳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