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臨滄市鳳慶縣鳳山鎮前鋒村,丹桂滿枝,金蕊流芳,為秋日增添了幾分雅韻。村口“村務公開欄”前,幾位村民駐足觀看。公開欄內,惠農資金發放明細、村務收支賬目、重點項目進展等內容一目了然,大到集體資產處置方案,小到低保享受名單,每一項內容都清清楚楚。
“將村務工作置于‘陽光之下’,既保障村民知情權、參與權和監督權,更給基層權力套上了‘透明枷鎖’。”該縣紀委監委駐前鋒村第一書記李文花介紹道,工作隊在協助村“兩委”推進各項工作的過程中,探索構建了“工作隊+村務監督委員會+民情信息員”的多元監督模式,將村級財務收支、惠農政策落實等關鍵事項全部納入常態化監督范疇。同時,依托村務公開欄、村民微信群等多樣化平臺,實時發布相關信息,讓村民隨時能看、隨地可查。
前鋒村曬出村民“看得懂、信得過”的“明白賬”,正是臨滄市全域推進清廉村居建設、深化基層治理的生動縮影。
今年以來,臨滄市以“公開透明”為突破口,圍繞規范農村“三資”管理、暢通監督渠道、培育清廉文化三大核心任務,出臺了一系列配套制度,構建起“線上+線下”相結合的立體化監督體系,持續深化清廉村居建設。
臨翔區邦東鄉邦包村聚焦集體“三資”規范化、透明化管理,通過專項監督摸清村集體“家底”,推進重大事項民主決策制度化。針對村級工程建設、惠民補助等關鍵領域,實施嚴格審核與公開公示制度,織密“小微權力”監督網。
云縣茶房鄉村頭村將清廉建設深度融入鄉村振興大局,構建“清廉村居+紅色線路+鄉村旅游”聯動模式,依托紅色資源挖掘廉潔基因,同步推動村務財務線上線下齊公開,并將惠民政策、集體茶園管理等納入監督重點,以陽光運作保障事務規范。
鎮康縣忙丙鄉回掌村建起了“清廉網格”,由黨員和村民代表擔任監督員,形成“產業+網格”雙監督模式,全力護航小軟米、堅果等特色產業發展。2024年,小軟米助力村集體增收5萬元??吹絹碓L的紀檢監察干部,村民楊順興奮地掰著手指頭算起了收入賬:“現在產業扶持政策好,我家這堅果,每畝大概能多賺9000元……”監督實效切實轉化為發展收益和清朗鄉風。
通過推動政策公開透明,進一步引導群眾參與監督,是清廉村居建設的題中應有之義。鳳慶縣大寺鄉路山村以“黨建引領、文明實踐、制度約束、文化浸潤”為抓手,探索“村‘兩委’主導、理事會牽頭、能人帶頭、村民參與”的治理路徑,通過制定村規民約、設立“紅黑榜”,使文明新風由“軟倡導”變為“硬約束”,并借助文藝演出傳播清廉理念,增強感染力和認同感。雙江拉祜族佤族布朗族傣族自治縣忙糯鄉忙糯村構建“鄉賢調解+網格監督+產業護航”三位一體治理體系,組織群眾推選德高望重、經驗豐富的鄉賢,組建鄉賢調解隊伍,調解鄰里糾紛,促進鄰里關系和諧融洽。
廉潤鄉村,清風化雨。臨滄市通過清廉村居建設構建起“陽光賬本+閉環監管+產業清風”的治理體系,激活基層治理“一池春水”,推動形成“干部清正勤廉、權力運行清晰規范、村居風氣清朗向上”的良好生態,筑牢鄉村振興廉潔根基。(楊成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