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虧你們幫助,我們現在出租富硒土地的收入很不錯。”近日,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武定縣貓街鎮大麥地村村民楊建偉對前來走訪的該縣紀檢監察干部表示。
今年年初,楚雄州紀委監委工作人員在大麥地村調研時,發現當地雖擁有連片富硒土地,但因權屬不清、整合不力等問題,大量土地資源未能充分利用,村集體年均收入不足萬元。該州紀委監委會同州農業農村等職能部門,構建三級聯動機制,打出監督“組合拳”。在武定縣,聯合工作組逐戶走訪清產核資,運用集體“三資”管理平臺實時監測集體資金流向,全面排查并整治村集體土地閑置、無償使用、未經民主議定發包、超期發包、超低價發包等問題,推動規范村集體土地承包流程、并控制承包價格在合理區間。經過整治,如今大麥地村3010畝富硒地重煥生機,全鎮15個行政村打造“黨組織+合作社+農戶”的共富新模式,15個村首批富硒土地種植的富硒玉米、水稻等作物獲得豐收。
楚雄州紀委監委將整治農村集體“三資”管理領域突出問題作為監督護航鄉村振興的重要抓手,會同州農業農村、財政、審計等部門,對全州村集體“三資”情況進行清理核查,聚焦集體資產收益分配不合理、集體資源閑置等問題,深化運用“紀檢監察+職能部門”監督模式,對發現的問題進行分析研判,督促及時整改。
同時,楚雄州紀委監委依托基層小微權力“監督一點通”平臺,全面篩查村集體“三資”管理領域違紀違法問題線索,通過片區協作、提級辦理、直查直辦等方式嚴查嚴處。針對發現的制度機制層面風險漏洞,該州紀委監委指導縣市、鄉鎮和村(社區)健全集體“三資”監管及民主決策監督相關機制,進一步厘清權責邊界、明確程序權限、規范操作流程。(徐燕梅羅洪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