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文山壯族苗族自治州馬關縣南撈鄉塘房村,一場細雨過后,百香果基地里果香四溢,縣紀委監委工作人員正與種植戶一同查看果實生長情況。

“村里就有收購點,價格好還不愁賣!”這份底氣的背后,是馬關縣委、縣政府大力推進產業轉型升級的成果,凝聚著該縣紀委監委的全程監督護航之力。面對百香果產業發展中遇到的鮮果銷售難、價格波動大、產業鏈條短等瓶頸,縣里精準實施“小切口、大民生”就業促進策略,是紀委監委同步開展“嵌入式”監督,確保產業發展紅利真正惠及于民。
“加工廠的建設不僅解決了鮮果銷售難題,更延伸了一條惠及千戶的產業鏈。”古林箐鄉紀檢監察干部介紹,在加工廠建設期間,鄉紀委深入項目一線,通過查閱資料、實地檢查、走訪了解等方式,詳細了解職能部門在審批服務、政策兌現等方面的履職情況,推動打通政策落地“最后一公里”。在各方共同努力下,一座日處理30噸鮮果的加工廠順利投產,成為百香果產業升級的重要支撐。
在小壩子鎮田灣村收購點,工作人員仔細查看收購臺賬,隨機詢問農戶對價格、款項支付的情況。“我們重點監督收購環節是否公平透明,確保農戶利益不受損。”縣紀委監委干部表示,通過定期檢查收購點的計量器具、價格公示等情況,有效防止了壓級壓價等損害農戶利益的行為發生。
“收購價格是否保障了種植戶利益?利益聯結機制是否牢固?”帶著這些關切,縣紀委監委干部帶著問題走進田間地頭,坐在農家院壩,深入車間與工人面對面交流薪酬發放細節,始終將監督重點放在惠民實效上,推動“保底工資+計件提成”合理分配機制落到實處。
從線下到線上,監督始終伴隨產業發展的每一步。縣紀委監委通過實地調研、觀看直播、查閱電商銷售臺賬等方式,重點關注直播助農政策的落實、產品品質把控以及銷售款項的及時結算等情況,保障電商紅利真正惠及農戶。
從政策落地到資金安全,從企業扎根到農民增收,縣紀委監委的監督足跡始終與百香果產業發展同頻共振。今年,馬關縣百香果種植面積達1.5萬余畝,帶動大量群眾在家門口就業增收。(朱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