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昆明市晉寧區昆陽磷礦復墾植被區,郁郁蔥蔥的綠洲鋪展山間,沿路兩側的格桑花絢爛綻放,林蔭間小松鼠自在跳躍、鳥鳴聲交響婉轉。
昆陽磷礦是云天化云南磷化集團最早實施生態修復的礦山,如今已種植滇樸、藏柏、雪松等植物50余種。讓礦山披綠、生態惠民,是歷代礦山人的堅定選擇,也是晉寧區紀委監委推進生態修復、強化政治監督的責任擔當。
近年來,晉寧區紀委監委深化運用“地企協同、聯防聯控”機制,通過“下沉式”摸排、“點穴式”督查,精準切入礦區復墾整治一線,壓實責任、精準監督、跟蹤問效,為損毀土地復墾和綠色礦區建設清障護航,推動監督、整改、治理有機貫通,不斷筑牢區域經濟高質量發展“青綠”基底。
“礦山開采到哪里,復墾就跟進到哪里。這不僅是企業的承諾,也是我們監督的靶心。”晉寧區紀委監委黨風政風監督室相關負責人介紹,針對礦區復墾專業性強、監管鏈條長的難題,區紀委監委采取“室組地+職能部門”聯動監督模式,聯合自然資源、生態環保、林業水利等部門以專項會商、現場勘查等方式,推動礦區修復治理工作。
監督不僅要找問題,更要解難題。針對采空區灌溉系統缺失、植被種而難活的困境,晉寧區紀委監委將監督重心從“事后查責”向“事前預警、事中督導”延伸,督促職能部門與云天化云南磷化集團同向發力,推動建成高位水池、架設管網近百公里,并科學篩選耐旱樹種,使成活率躍升至90%以上。同時,推動建立長效管護機制,聘請當地村民擔任管護員,實現生態效益與民生改善的雙贏。
“破壞的土地不僅恢復了,還能種莊稼、產鮮花,這真是我們過去想都不敢想的好日子。”昆陽磷礦一位老職工的由衷感慨也道出了群眾心聲。經過系統性治理,昔日的尾礦采空區如今已蝶變為百畝現代化農業大棚,鮮嫩水靈的綠色蔬菜長勢喜人、嬌艷欲滴的“冰淇淋小番茄”掛滿枝頭,畝產值達8萬元。
從“鋼釬大錘劈荒山”的崢嶸歲月,到“生態執筆繪青綠”的生動實踐,監督護航下,礦山“傷疤”綻放出了惠及民生的“青綠”色彩。(楊檸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