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近下午3點,云南省曲靖市宣威市第十中學總務處主任蔡老師打開“宣威市學校食堂數字化管理平臺”下單第二天的食材。供應商接單后,將食材的進貨查驗證明上傳系統,于次日清晨將食材配送至學校。現場驗貨后,再將驗收圖片和結算單上傳系統完成訂單。
針對以往學校分散采購模式下長期存在的食材質量難控、成本虛高、廉政風險積聚等問題,今年初,宣威市將中小學食堂收回由學校自主經營管理,并在全域推行食材統一陽光集采改革。改變背后,離不開紀檢監察機關的監督推動。
食材采購是校園膳食經費管理的關鍵環節。曲靖市紀委監委聯合市教育體育部門,在盤清全市1426所集中供餐中小學、342家大宗食材供應商、13家校外供餐單位底數基礎上,圍繞資金管理、食材采購、食堂管理等重點環節,對全市各級各類學校進行拉網式排查,發現并推動解決食材供應質量參差不齊、食材成本虛高、食堂采購程序不規范等問題。
該市打出“紀巡審”聯動組合拳,綜合運用先審后巡、先巡后審、巡審同步等方式,市、縣兩級紀委監委聯合教育體育、衛生健康、財政、市場監管等部門,對所有供餐學校開展“滾動式”監督,市、縣巡察機構對教育體育部門和多所學校開展機動巡察,審計部門對4個縣(市、區)開展農村義務教育階段營養改善計劃資金審計,共查處“校園餐”管理領域不正之風和腐敗問題54件100人。
針對審查調查中發現的食材采購違規招投標、校外配餐搞利益輸送、侵占挪用膳食經費等問題,該市紀委監委向市教體局發出紀檢監察建議書,推動全市各級各類學校大宗食材進入政府采購范圍,并在宣威市試點建設學校食堂數字化管理平臺,通過“互聯網+明廚亮灶”方式,對食材供應、食堂日常運營及膳食經費等進行線上監管,對食材數量差異、質量問題等異常情況實時預警,斬斷“校園餐”背后的利益輸送鏈。
“孩子在學校吃得健康,我們家長也就放心了。”每隔一段時間,陸良縣馬街鎮劉家小學的學生家長王女士便會和孩子一起在食堂用餐,并參與食材供應、驗收、存儲、加工全過程監督。該市紀委監委牽頭建立陪餐式監督機制,督促教育體育、市場監管部門與膳食監督家長委員會代表深入校園,與學生同進食堂、同窗打菜、同餐付費、同桌共進、同食檢查,對校園食品安全進行全方位“體檢”,督促學校嚴格落實“日管控、周排查、月調度”制度,監督推動1364所學校完成標準化建設。(通訊員 黃麗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