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值魔芋采收旺季,走進楚雄彝族自治州楚雄市大過口鄉,層層梯地里,漸次泛黃的魔芋葉隨風舒展,飽滿圓潤、如球似缽的魔芋靜待出土。芋農們穿梭田間,采挖、分揀、裝袋,運輸車輛往來不絕,山鄉處處洋溢著豐收的喜悅。
“陳大哥,今年魔芋產量如何?平時有人來為你們提供技術指導和幫助嗎?銷售情況怎么樣?”近期,楚雄市紀委監委監督檢查組深入大過口鄉魔芋種植基地、合作社和加工企業,圍繞魔芋產業發展各環節開展一線監督,緊盯堵點難點,以精準監督護航特色產業高質量發展。
鄉村振興,產業興旺是關鍵。大過口鄉立足于本地資源稟賦,將魔芋產業作為富民強鄉的重點產業大力培植發展。該市紀委監委緊扣職能職責,將魔芋產業納入鄉村振興領域重點監督內容,聚焦“生產——加工——銷售”各環節,圍繞種芋擴繁基地建設、土地流轉、種植科技推廣、品牌建設等關鍵節點,構建全覆蓋監督網絡,既推動職能部門履職盡責,又回應群眾關切,助力魔芋從“小特產”升級為“大產業”。
此前,監督檢查組發現部分種植戶因種植、烘烤技術不達標導致病害嚴重、產量偏低、干片質量差等問題,市紀委監委立即督促鄉農業農村服務中心組建技術專班,在集中開展科技培訓的同時,提供“一對一”指導。同時,緊盯“企業+合作社+基地+農戶”模式運行,重點檢查種源質量把控、政策補貼落實等情況,確保產業根基扎實。“以前種魔芋全憑經驗,現在有了科技人員的指導,產量和質量都上來了。”野豬塘村種植戶王大姐感慨道。目前,該鄉魔芋種植面積超1.4萬畝,農戶人均魔芋產業收入預計達1.36萬元,產業基礎不斷夯實。
產業扶持資金能否“精準滴灌”,關系芋農切身利益。該市紀委監委統籌市、鄉、村三級監督力量,聚焦惠農補貼發放和扶持資金使用,通過查閱資料、實地走訪、數據比對等方式,嚴查截留挪用、虛報冒領、優親厚友等微腐敗問題。利用基層小微權力“監督一點通”等平臺,推動魔芋產業相關政策、發放對象及資金情況全面公開,暢通群眾監督渠道,確保資金在陽光下運行,真正惠及芋農和新型經營主體。
為推動產業延鏈增效,該市紀委監委督促農業農村、市場監管等相關部門在技術培訓、品牌打造和市場拓展上持續發力。一方面,推動與云南農業大學、州農科院等機構合作,推廣良種良法,成功培育“楚魔花”等優質品種;另一方面,監督推動品牌維護,支持企業研發魔芋爽、魔芋粉等精深加工產品,嚴厲打擊侵權仿冒行為。同時,完善利益聯結機制,引進培育7戶加工企業,與湖北強生、河南衛龍等企業達成訂單合作。2024年,魔芋產業產值已達2.05億元,產業鏈不斷延伸、韌性不斷增強。
此外,該市紀委監委還注重魔芋產業與電商、文旅融合發展的各環節,重點監督信息平臺搭建、電商渠道拓展及魔芋文化節營銷等情況,嚴防項目“空轉”。針對電商產品信息不規范問題,推動建立“產品溯源+信息審核”機制,維護品牌信譽;圍繞魔芋主題旅游,完善配套設施,讓游客體驗魔芋采挖與美食制作,為鄉村發展注入新活力。(米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