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雄市靈秀社區黨總支書記李軍霞的辦公桌空了大半。“以前光應付檢查和填表就耗去大半天,現在一上班就能往網格跑。”她的話語間透著輕松。這“一少一多”的變化是基層松綁解縛的縮影。
今年以來,全省紀檢監察機關聚焦形式主義、官僚主義突出問題,將監督“探頭”移向基層一線,建立多元化線索收集、精細化核查認定、立體化通報警示、長效化整改整治工作機制,整治形式主義為基層減負,讓基層工作人員輕裝上陣。
在鎮雄縣,全縣以“集中集成集束”模式直插一線,推動監督從“形式檢查”轉向“實效問效”,實現縣級督查檢查次數降幅達33.3%。類似實踐在全省鋪開:威信縣整合部門數據實現“一次錄入、多級共享”,避免重復填表;元江縣建立“統籌調度、典型通報”等多項機制,破解“數據多頭報、材料急要”困局。
比如,靈秀社區網格員日均上門服務時間增加2小時,群眾訴求響應時間縮短至24小時內。這些舉措推動基層治理從“重痕跡”轉向“重實績”,干部群眾滿意度持續提升,形成輕裝上陣服務群眾、推動發展的良性循環局面。

昆明市盤龍區紀委監委聚焦工作過度留痕、重復報表、任務層層加碼、文山會海等基層反映強烈的問題,持續強化日常監督檢查,扎實推進整治形式主義為基層減負工作落到實處。圖為該區紀檢監察干部到屬地金辰街道云波社區走訪了解相關情況。 通訊員 龍俊安
1
“有時候拿著手機進行各種打卡都來不及,真的沒有時間和群眾面對面拉家常……”牟定縣戌街鄉老納村委會主任金學文的感慨,道出了許多基層干部曾經的困境。
“指尖上的形式主義”曾是壓在基層干部身上最沉重的負擔之一。曲靖市沾益區某干部回憶,自己每天被一個部門的七八個工作群消息“轟炸”,重要通知常被刷屏淹沒,精神長期緊繃,讓人心神不寧。
“一直被‘群聊焦慮癥’困擾多年。”按照“非必要不建群、非工作不擾群”原則,沾益區及時解散人員重復、長期閑置的工作群組,共清理“僵尸群”“臨時群”380個,清理冗余公眾賬號78個,將多個工作群合并為“沾益區公務員管理群”,實現一個群交流工作。
牟定縣紀委監委探索各類監督貫通融合路徑,梳理制作“負面清單”“整改清單”和“責任清單”,通過單位自審、部門分審、基層征集、過堂會審4個“關鍵動作”,對政務應用科學精準甄別、分層分類處置。
聚焦政務應用、公眾號、工作群組等數字化載體,楚雄市督促相關部門集中清理功能重復、使用率低的互聯網應用程序,解散不必要的微信、QQ工作群,持續減輕基層“數字包袱”。
硯山縣紀委監委在下沉監督中發現,部分鄉(鎮)干部需在多個政務App重復填報同一數據2至4次不等。推動出臺為基層減負24條措施后,全縣關停僵尸App8個、整合功能重復公眾號6個,工作群從82個精簡至47個。
“現在只用一個平臺一鍵提交,效率提高三倍。”稼依鎮綜合保障和技術服務中心主任農桂丹說。今年以來,全鎮圍繞鄉村振興和產業發展等工作重點突破、全力推進,取得了顯著成效。
去年以來,全省關停了部分政務應用程序、公眾賬號和解散工作群組,只保留一批管理制度健全、規范運營、發揮作用明顯的政務應用程序、公眾號及必要工作群組,為基層卸下了“指尖之負”,一系列務實舉措讓基層從無謂的事務中解脫出來。
2
洱源縣茈碧湖鎮玉湖社區,曾經掛滿26塊牌子的墻面重現清爽。“一塊牌子就代表一項職責任務。現在只剩6塊,再不用應付每塊牌子背后的檢查、調研和材料報送了。”社區黨總支書記李志涵說,牌子減下去,服務提上來,工作事務更清晰,群眾辦事更方便。
去年3月以來,大理州開展縣、鄉、村三級聯動的“清牌減負”專項整治,重點整治“盲目掛牌”“只掛牌不服務”等問題。全州各級紀檢監察機關以清廉村居建設為契機,加大跟蹤問效力度,及時糾正隨意增加村級組織負擔的行為。
“責任清、任務明,基層干部就有更多時間做實事、抓落實。”石屏縣紀委監委相關負責同志說,全縣共清理沒有實際效用的牌子百余塊,大大減輕了村級組織工作負擔。
嵩明縣深入全縣村(社區)開展摸底調查,清理拆除各類掛牌,制定村級組織保留外部掛牌指導目錄和“四張職責清單”,有效厘清村級組織權責邊界。
“以前一天迎檢三四次,每次都要派干部陪同。”陸良縣芳華鎮黨政辦主任趙梁錕的感受,源于該縣紀委監委向縣委辦主任派發主體責任清單,推動對全縣“督檢考”計劃調整優化——年度事項從43項減至31項,嚴控頻次,開展聯合督查。
大姚縣建立常態監督檢查機制,整合紀律監督、巡察監督等多種力量,著力查找假作為、亂作為等問題。2024年,該縣嚴格執行督檢考年度計劃和審批備案制度,統籌整合督查力量同步對30余項重點事項開展督查,“減少頻次提升權威性”。
“大幅壓減考核總量50%,讓‘一年一次考實績’成為新常態。”一年來,基層厚厚的迎檢資料已蛻變為幾本分門別類的工作日志,清晰記錄工作任務推進進度和群眾需求解決情況。
“現在檢查不看臺賬的厚度,而是問群眾滿意度。”楚雄市栗子園社區黨總支書記呂燕說,通過規范職責清單、優化服務流程,社區干部的工作目標定位更加精準,更專注于服務群眾。
3
2024年9月,“云表通”平臺建成,全省選取6個縣(區)開展數據賦能基層治理試點。曲靖市馬龍區建立區級工作專班,按照“有明確依據的保留一批、表格不合理的規范整合一批、無依據無實質內容的取消一批”思路,將王家莊街道梳理匯總報表大幅減少。
平臺運行后,除涉密表格外,所有報表皆通過平臺登記下發,推動基層由填表報數向定期維護臺賬轉變,馬龍區對數據采集、回流等重點環節全程監督,確保試點落地見效。
巍山縣作為試點縣之一,縣紀委監委“室組地”聯動監督,推動摸清全縣范圍內填報表和使用系統,全縣推廣使用“云表通”平臺,實現縣鄉村全覆蓋,免填率達37%。其中,讓“手續長、流程多”變為“數據跑、分鐘辦結”,實現高效提升。
祥云縣創新構建“一個渠道、一張清單、N項機制”工作體系,通過二維碼直報收集問題104條,推動厘清鄉鎮、職能部門、村組履職清單。祥城鎮梳理明確11類、144項基本需履職事項和139項配合履職事項,上級收回事項121項,有效避免“屬地管理”帶來的層層加碼。
“基層減負最終要體現在服務群眾的身上。”石林縣長湖鎮各邑村萬壽菊種植戶在平臺上反映了個人合理訴求,鎮紀委第一時間督促核實事實。“上午反映問題,下午就見到企業負責人,這速度真沒想到。”昂大姐在回訪時連聲稱贊。
硯山縣通過靶向監督推動基層減負,今年以來全縣解決飲水安全、道路維修等群眾訴求460余件。“辦事通”平臺硯山板塊常態化運行社保繳費、低保申領等高頻便民服務58項,其中34項實現“掌上辦”,真正實現“干部減負、群眾受益”雙贏。
政務服務更優了、發展活力更足了、治理效能提升了……廣大黨員干部積極踐行“四下基層”優良傳統,深入一線聽民聲、察實情、辦實事,將更多精力投入解決實際問題、服務人民群眾中。
“減負不是減責任,而是讓干部把精力用在刀刃上。”省紀委監委有關負責人表示,全省堅持減負與賦能并重,通過理順基層權責配置、推動工作力量下沉、規范村級工作事項等手段深入推進治理強基,努力做到常態長效、標本兼治,讓廣大基層干部實現輕裝上陣抓實效。(汪波 楊洋 黃麗娟 梁瀚尹 王會瓊 米靜 謝琳娜 崔寒 王敏超 趙凈曦 李蘭 張正敏 沈容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