滇西南的云霧深處,連片的古茶林依山而臥,虬結的枝干鐫刻著歲月的紋路。當晨霧漫過茶叢,每一片嫩葉都凝著晶瑩的晨露,微風拂過,草木的清香與千年茶脈的悠長交織,勾勒出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詩意畫卷。
2023年9月17日,普洱景邁山古茶林文化景觀被成功列入《世界遺產名錄》,成為全球首個以茶為主題的世界文化遺產。從此,這片浸潤著綠意與文脈的土地,不再僅僅屬于普洱,更成為全人類共同守護的“活態瑰寶”。
申遺成功兩周年來,景邁山獲得了前所未有的關注度。如何在發展中守護好這一珍貴遺產,實現“保護”與“發展”的平衡,成為擺在眼前的重要課題。
秉持“人不負青山,青山定不負人”的理念,普洱市紀委監委以靶向監督破題,將景邁山古茶林文化景觀保護利用專項整治作為政治監督的重點領域,以“監督保障執行、促進完善發展”為核心,主動靠前、精準發力,以嚴明紀律為景邁山的保護利用保駕護航。
“文化和自然遺產承載著中華民族悠久的歷史文化。景邁山的榮光背后,是一場跨越時光的守護接力。”該市紀委監委黨風政風監督室負責人表示,從申遺沖刺階段的紀律保障,到后續保護規劃的合規審查,再到如今的開發利用監管,紀檢監察機關始終是這場接力中“在線的護航者”。
今年以來,市紀委監委協助市委制定《關于認真落實持續深化清廉云南建設2025年工作要點》,結合群眾身邊不正之風和腐敗問題集中整治,全面梳理群眾反映強烈的景邁山管護問題清單,聯合文旅、景邁山管護局等部門開展專項整治,聚焦核心區環境保護、古茶樹保護、傳統村落風貌修復、文物安全監管等領域,細化實施方案,有序對違規建設、過度開發、消防安全主體責任落實不到位、文物修繕審批手續不完善等問題開展整治,深挖問題線索9件,其中談話函詢1件,立案審查調查2件2人,給予開除黨籍處分1人。
“景邁山投資開發管理有限公司在‘數字景邁’項目施工中擅自開挖大平掌核心區茶地,造成7戶茶農480棵古茶樹受到不同程度破壞……”
聚焦重開發輕保護、責任落實不到位、項目推進不規范等風險點,市紀委監委、瀾滄拉祜族自治縣紀委監委通過建立“清單化”監督機制、開展常態化專項督查、推動跨部門協同監督等方式,對景邁山旅游開發項目實行“審批——建設——運營”全周期監督,堅決否決不符合遺產保護要求的民宿擴建、商業廣告投放等申請。針對茶農反映的“個別商戶違規占用茶林周邊用地搭建”問題,聯合自然資源、文旅等部門開展督查,第一時間完成違規建筑拆除,同步建立“茶林周邊用地動態巡查臺賬”,嚴防同類問題反彈。
同時,緊盯《普洱市景邁山古茶林文化景觀保護條例》《普洱景邁山古茶林管護技術規范》等法規執行情況,嚴查破壞古茶林生態系統、違規采伐古茶樹等行為背后的責任、作風和腐敗問題。針對監督中發現的“古茶樹養護資金撥付滯后”“傳統茶文化宣傳不到位”等問題,及時向林業、文旅部門發出紀檢監察建議書,推動“監督+治理”融合,讓保護舉措從“被動整改”轉向“主動預防”。
“現在村民們都知道,古茶樹是我們的寶貝,按照村規民約和管護技術規范來管理,既能保護好茶,又能讓我們的日子越過越好。”景邁村黨總支書記話語里滿是欣喜。
據相關部門統計,2024年,普洱景邁山古茶林文化景區共接待游客44.53萬人次,同比增長27.63%,實現經濟收入3.68億元,同比增長10.28%……
如今的景邁山,不僅是游客親近自然、探尋茶秘、感受“人與自然和諧之美”的靈魂棲息地,更成為“生態保護與經濟發展同頻共振”的生動范例。
聚焦景邁山旅游設施、景區公共服務設施、茶產業基地建設等關鍵點位,市、縣紀檢監察機關通過開展個別談話、信訪受理、召開座談會、調閱資料、下沉調研等多種方式,發現“國保項目芒景上寨村落整治民居修繕等工程未及時結算”等一批重點問題,循線深挖景邁山古茶林保護管理局原局長李某某利用職務之便,違反規定插手干預工程建設的問題線索,對其進行立案審查調查,以鐵腕執紀筑牢遺產保護的“紀律防線”。
面對“景邁山191平方公里監測范圍僅有13名綜合執法人員,監管力量不足”“智慧監測平臺因資金短缺導致建設滯后、功能受限”等現實難題,市、縣紀委監委始終秉持“監督是手段,解決問題、護航發展才是根本”的理念,督促景邁山保護管理局探索“局鎮聯動+部門協同”的綜合執法模式,充實執法力量;推動其積極向上爭取資金,同時強化項目資金監管,重點監督《智慧消防系統平臺》等項目招投標規范性、資金使用合規性,開展保護利用資金專項審計,嚴防截留挪用、鋪張浪費。
針對部門協作不暢、監管效率低下等問題,推動建立由市政府牽頭,文旅、林草、自然資源、消防、應急、民宗及相關鄉(鎮)多部門參與的景邁山遺產保護管理聯席會議制度,搭建統一信息共享平臺,實現審批信息、監測數據實時互通,隱患清單、違法違規線索協同處置,凝聚起“齊抓共管、高效協同”的保護合力。
“世界文化遺產的保護,從來不是靜止的守護,而是動態的傳承。”該市紀委監委相關負責人表示,下一步,將持續在“人不負青山”的堅守中,書寫好“守護與發展”的時代答卷。(郭春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