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迪慶的民族服飾,恰似一幅流動的地理文化地圖。生活在雪山草甸與江河壩子間的各民族,因居住環境、生活習慣與審美情趣的差異,即便是同一民族,不同村寨的衣飾也各具風韻,針線間躍動著獨特的地域密碼。這些各具特色的服飾,共同構成了迪慶多元、和諧的民族風情畫卷。

攝影作品《香格里拉市建塘鎮藏族婦女服飾》
香格里拉市建塘鎮藏族婦女服飾,是滇西北多民族文化交融的生動體現。其獨特披肩借鑒納西族“七星羊披”形制,以錦緞制成,更顯靈動莊重。頭戴金絨三角帽,身著厚實大襟長衫,外搭融合白族剪裁的呢料或綢緞坎肩。整套服飾既適應高寒氣候,又不失節慶儀式的華美氣韻,在保留藏族基調的同時,巧妙吸納周邊民族元素,形成了獨樹一幟的衣著風格。

攝影作品《德欽縣藏族婦女服飾》
德欽縣藏族服飾以江河流域為界,地域差異鮮明,分瀾滄江流域款與含奔子欄鎮、拖頂鄉特色的金沙江流域款。瀾滄江流域款藏裝多采用羊毛、棉麻等適配高原氣候的材質,結構固定,含內襯、寬袖長袍、條紋邦典(圍裙)、綴松石或銀飾的頭飾及實用腰帶,色彩以紅、粉、藍、綠、白為主,明亮且富民族感。每逢重要節日或慶典,大家就會換上心愛的“德欽藏裝”,既彰顯對這些場合的重視,又盡顯濃郁民族風情。

攝影作品《德欽縣奔子欄藏族服飾》
德欽縣奔子欄藏族服飾,是穿在身上的民族藝術。女性內穿白繭綢長衫,外搭色彩明艷的團花緞面上衣與刺繡坎肩,華美吉祥。下著白色百褶裙,飾有彩色線條,腰間以紅綠色為主的七彩腰帶束出挺拔身姿。她們還會佩戴鑲有珊瑚、瑪瑙的金銀飾物,與用彩線紅布包裹的發辮相映生輝。整套服飾用料考究,色彩絢麗,淋漓盡致地展現了奔子欄群眾濃郁的生活氣息和獨特的審美情趣。


攝影組圖《傈僳族服飾》
過去,人們居于高寒山區,多穿樸素保暖的麻布衣衫。而今,傈僳兒女將自然與生活繡入服飾——日月星辰、花草果實化作斑斕紋樣,銀片如日月綴于帽檐,衣領袖口間點綴著貝殼與草編,花臘裱上也盡顯匠心。一針一線間,流淌著對生活的熱愛,也將山野之美穿戴于身,成為行走的藝術。


攝影組圖《香格里拉市三壩鄉納西族服飾》
迪慶州境內的納西族主要分布在香格里拉市三壩鄉、金江鎮、虎跳峽鎮等地。受居住環境的影響,各地的納西族服飾在統一基調下又各具特色。香格里拉市三壩鄉納西族女裝的特色在細節中尤為顯著。女子頭飾由12片圓形銀飾“姑盆”串聯而成,不僅代表十二個月,更蘊含著對圓滿歲月的祈愿。上衣多以青、藍、黑布縫制,襟型為大襟右衽,衣袖及襟邊均飾有彩色條紋。下著及踝百褶長裙,行走時裙裾搖曳。


攝影組圖《彝族服飾》
迪慶彝族服飾以濃郁的紅、黃、黑色為主,色彩對比強烈,十分醒目。其核心是繡滿精美圖案的上衣、層層展開的百褶長裙和獨具特色的頭飾。整套服飾從衣領到裙擺,都裝飾著手工刺繡的繁復花紋,這些圖樣多源于自然與生活,記錄了民族的歷史與智慧,是彝族文化穿在身上的生動展現。

美術作品《雪域歡顏》

攝影作品《笑顏如花綻高原》
如今,古老的手工技藝與現代美學相遇,讓傳統紋樣與當代色彩交織共鳴。藏族刺繡的華美、傈僳族彩布的靈動、納西披肩的典雅,既留住了祖輩相傳的文化記憶,更在創新中綻放出愈發豐富多彩的時代華章。這片土地上的服飾之美,正以萬千姿態,講述著民族文化的包容與生生不息。(如里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