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國慶假期,大理白族自治州延續了旅游火熱長紅、旅居業蓬勃發展的良好態勢。全州共接待游客593.47萬人次,實現旅游綜合收入70.01億元。
文旅市場與消費、就業、民生息息相關,保障文旅產業高質量發展是保障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抓手。近年來,大理州用好豐富的旅游資源,乘風蓄勢,迭代破圈,鎖定“國際旅游名城”角色定位,推動“好風景”發展為“好產業”。
大理州紀檢監察機關堅持把監督融入中心大局,深化運用群眾點題機制,將監督“觸角”延伸到文旅經濟發展一線,緊盯文旅項目推進、旅游安全、服務保障、消費環境等重點內容,強化“室組地”聯動,打好監督“組合拳”,擰緊文旅市場秩序整治責任鏈條,為全州文旅產業高質量發展清障護航。
促進文旅市場健康發展,是一個系統工程,需要同題共答、同向發力。在監督過程中,該州紀委監委統籌縣(市)、鄉(鎮)、村(社區)三級監督力量和文旅、公安、市場監管、衛生監督等行業部門監管力量,以旅游行業導游、消費等相關問題為整治重點,線上與線下同發力,聯合開展旅游秩序綜合集中整治和暑期旅游市場聯合執法專項行動。多措并舉維護旅游市場秩序,做好旅游服務保障工作,進一步提升了廣大游客在大理旅游的體驗感和滿意度,讓游客真正感受“在大理愛上生活”的無窮魅力。
線上,運用智慧監管平臺數據篩查方式,對旅游類投訴和微信視頻號、快手、小紅書、抖音、百度等社交平臺發布的相關短視頻深度分析,梳理游客投訴高頻問題,形成導游違法、市場經營、旅游安全、投訴處置4個方面10項重點問題清單。
線下,組成聯合監督檢查組,直插文旅市場一線,通過實地查看、模擬購物、游客采訪等方式,對多家“網紅”涉旅購物店、旅拍經營戶、民宿客棧開展“體驗式”“過篩式”監督。自暑期文旅市場專項整治以來,該州累計檢查市場經營主體1740家次、旅游團隊1833個,深挖“不合理低價游”等問題根系,排查涉及旅行社、導游、商家、景區交通等相關突出問題105個。
為變“臨時管理”為“常態長效”,該州紀委監委堅持糾建同步,統籌個案深挖和類案分析,找準問題根源,制發紀檢監察建議書43份,推動職能部門建立完善相關制度機制6項,推動各地區、部門根據實際情況和個性問題,科學制定管理措施。針對網約房無證照、無規范、無監管等問題,大理市探索建立覆蓋全市旅游民宿的“宿事聯辦”工作運行機制,在全省率先出臺《大理市網約房管理辦法》。南澗彝族自治縣推動無量山櫻花谷、無量山藏茶谷等縣域內A級旅游景區形成收費項目規范,提升咨詢解答、應急服務管理水平。
此外,該州紀委監委還督促全州文化和旅游部門組織開展旅游行業重點單位警示教育,達到查處一案、警示一片、治理一域的目的。在監督推動下,州市場監督管理局、州稅務局、州公安局等六部門聯合,警示約談全州32家涉旅購物店經營主體負責人,發布文旅“紅黑榜”6期。
“文旅產業是大理的‘金飯碗’,更是大理營商環境的‘金名片’,要像愛護眼睛一樣精心呵護。”該州紀委監委相關負責人表示,全州紀檢監察機關將持續靶向發力,精準監督,及時發現和查處影響文旅經濟高質量發展背后的責任、作風和腐敗問題,助力大理旅游市場持續熱辣火爆。(楊自堅 周朔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