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先我們街道紀工委辦案人員力量較為薄弱,案件查辦常面臨‘人少事多、經驗不足’的難題,自從推行片區協作和‘室組地’聯動機制后,不僅辦案流程更順暢,案件質效也明顯提升。”在云南省楚雄州楚雄市紀委監委組織的片區協作復盤會上,參與聯合辦案的彝海街道紀工委書記感慨道。
楚雄市紀委監委積極探索并完善片區協作和“室組地”聯動機制,通過打破鄉鎮地域分割與部門職能壁壘,將市紀委監委紀檢監察室、派駐紀檢監察組、鄉鎮紀委的辦案力量“擰成一股繩”,充分整合審計、財務、執紀等各領域專業優勢,讓原本“單打獨斗”的基層辦案隊伍,變身“協同作戰”的攻堅力量。
具體實踐中,市紀委監委整合全市16個鄉鎮(街道)紀(工)委、10個紀檢監察室、15個派駐紀檢監察組的力量,結合地域分布與業務特點,科學劃分3個辦案協作區,構建“1個專案組+N個協作單位”的聯動體系,遇到案情相對復雜的案件時,由市紀委監委統一統籌調度,從各協作單位抽調業務骨干組成臨時專案組,明確線索分析、談話突破、證據固定等分工,推動線索共享、資源互通、取證協同。
“以前查辦一起村級違紀案件,單是梳理賬目、固定證據就需要耗費大量時間,現在有了協作區的審計、財務、辦案能手支援,不僅取證效率提高了,定性量紀也更精準。”楚雄市蒼嶺鎮紀委書記胡紅菊回憶,此前當地查辦一起案件,因涉及多年賬目核查,鄉鎮紀委獨自辦案進展緩慢。協作區啟動聯動機制后,很快抽調財務、法律、案件審理專業人員加入,僅用1個月就完成證據固定,最終依紀依規作出處理。
除了整合人員破解“辦案難”,實行片區協作和“室組地”聯動機制外,每次案件查辦過程中,市紀委監委注重以案為媒培育“辦案能手”,安排業務骨干擔任“導師”,帶領基層辦案人員全程參與線索分析、談話突破、證據固定等工作,在實戰中手把手傳授辦案技巧、解讀紀法條文;案件辦結后,通過召開復盤會、案例研討會,共同梳理辦案難點、總結經驗教訓,讓“辦案一次、學習一次、提升一次”成為常態。(云南省紀委監委 || 責任編輯 于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