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份包含了12個集中整治問題的清單,是8月我們聯合縣人大、縣政協對移送問題與信訪件同類合并形成的,目前已由縣人大牽頭監督整改。”在月度碰頭會上,大理白族自治州鶴慶縣紀委監委相關負責人向縣人大、縣政協移交最新梳理的整治問題。
這是該縣構建“紀檢監察+人大+政協”聯合監督機制、推動解決群眾身邊急難愁盼問題的生動寫照。
今年以來,該縣紀委監委充分發揮協助引導推動作用,加強與其他各類監督協作配合,整合紀檢監察專責監督、人大依法監督、政協民主監督力量,通過制度共建、線索互通、整改共督、問責閉環,推動監督資源深度融合、效能疊加,精準回應群眾急難愁盼。
為確保聯合監督落地見效,該縣清晰界定人大、政協的監督重點、工作流程與職責分工,同時明確縣紀委監委自身統籌推動、線索核查、問責問效的核心職能。在此基礎上,縣人大、縣政協實行“班子成員牽頭+委室參與”掛鉤機制,分別認領5個重點專項整治項目和8件具體實事,以“一項任務、一名領導、一個專班、一抓到底”的模式推進,實現監督無死角、整治全覆蓋。
“月度排查+問題報送”機制成為聯合監督高效開展的信息紐帶。每月,人大代表、政協委員通過梳理意見建議、深入調研、走訪群眾等方式,精準捕捉政策落實偏差、部門履職缺位、干部作風不實等問題,形成急難愁盼問題清單報送縣紀委監委,為開展精準監督提供靶向指引。
“雙向行動”是讓聯合監督形成閉環的關鍵所在。“縣紀委監委向我們反饋9個問題后,我們一方面組織委員分片區包干,直插項目現場、服務窗口、田間地頭排查堵點痛點,形成線索清單移交;另一方面對縣紀委監委移交的問題實行‘銷號督導’,確保整改落地。”縣政協辦公室主任表示,“一盤棋”模式讓集中整治更精細,群眾滿意度顯著提升。
“針對整改推進不平衡的問題,縣紀委監委進一步強化聯合監督效能,通過發函督辦、現場督查、‘回頭看’跟蹤問效,對失職瀆職行為依規依紀依法問責。”縣紀委監委黨風室主任表示,縣紀委監委通過由紀委常委、監委委員“對接一部門、一領域”,實行“1+2”靶向整治機制,以硬監督倒逼實整改。同時,建立問題總臺賬,實行銷號管理,對整改不力、敷衍塞責的單位和個人嚴肅追責,推動責任層層傳導。
該縣通過紀檢監察機關專責監督與其他各類監督貫通協調,推動監督、整改、治理貫通,把監督之“制”的優勢轉化為“治”的效能。自紀檢監察、人大、政協“三維聯動”機制運行以來,成功推動解決停車難、集體資產被侵占等群眾急難愁盼問題47個。(崔鏡潤 楊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