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下,走進大理白族自治州劍川縣馬登鎮,入鎮公路兩側的百畝蘋果園里,紅彤彤的果實壓彎枝頭,清甜果香隨風飄散。果農們背著籮筐穿梭林間,伴著陣陣歡笑將飽滿的蘋果逐個收入筐中。
作為當地傳統優勢產業,馬登鎮蘋果種植曾長期受困于“品種老、技術舊、銷路窄”,產業發展屢受制約,也拖慢了群眾增收的步伐。鎮紀委緊扣鎮黨委“持續發展壯大傳統產業、穩步推動特色農業提質增效”的工作部署,將蘋果產業發展納入鄉村振興領域專項監督核心內容,聚焦蘋果栽培、管護、銷售全流程,以“全鏈條監督”破題發力,為產業轉型升級清障護航。
“我們新民村是馬登鎮最大的蘋果種植村,以前蘋果賣相不好,賣不出價錢。現在技術提上去了,銷路也拓寬了,還成了家鄉的一張金色名片,群眾的錢袋子也鼓起來啦。”新民村黨總支書記、村委會主任馬惠喜向前來回訪的紀檢干部細說著近些年產業變化。
此前,針對群眾反映集中的“品種不優、管理粗放”問題,鎮紀委整合鎮村兩級監督資源,聯合村務監督委員深入果園一線,通過與果農座談、查看技術指導記錄等方式摸清需求痛點,督促鎮村兩級主動對接農業部門、高校資源,常態化開展“科技下鄉”“縣校合作”培訓。如今,“蹲接改種”等先進技術落地推廣,愛妃、黃金維納斯、瑞雪等市場認可度高的新優品種取代老舊品種,蘋果品質與市場競爭力實現了質的飛躍。
“蘋果是種好了,但熟的集中,賣不出去就爛了。”每到蘋果成熟季,果農們就犯了難。為有效破解“鮮果滯銷、附加值低”的堵點,鎮紀委將監督觸角延生至產業鏈后端,推動農副產品分級加工包裝儲藏項目建設加速落地。同時,全程緊盯項目審批、資金使用、施工進度等關鍵環節,嚴防項目管理粗放、資金閑置浪費等問題。在多方努力下,項目加工廠房已初具規模,果脯加工、包裝、倉儲生產線有序推進,SC(食品生產許可證)認證工作穩步開展,馬登蘋果正從“單一鮮果銷售”向“種植+加工+銷售”全鏈條模式轉型,產業附加值大幅提升。
如今,馬登鎮蘋果產業已形成“基地引領+合作社帶動+農戶參與”的發展格局。426.7畝高標準示范基地發揮輻射作用,1個農副產品帶貨直播間拓寬銷售渠道,6個合作社、190戶種植大戶帶動360余農戶1500余人穩定增收,全鎮蘋果年總產值突破2000萬元。(趙利梅 施文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