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縣里實施鄉村振興項目,資金用在哪里、效果怎么樣,我們大多不清楚。現在不一樣了,縣里派來了聯合監督檢查組,不僅查賬本,還帶著專家到現場看項目質量,最后還在村民大會上向大家公布結果。”當被問到“監督+監管”協同機制帶來的轉變,云南省馬關縣大栗樹鄉一位村民這樣說道。
近期,馬關縣紀委監委立足實際,探索構建權責清晰、銜接順暢、協同高效的“監督+監管”工作新格局,通過有效整合紀檢監察機關與行業主管部門的優勢資源,著力破解以往存在的業務壁壘、信息孤島和力量分散等問題,讓專業監管與紀律監督有機結合,達到“1+1>2”的監督效果。
縣紀委監委依托三個協作區,由相關監督組牽頭,協調對應行業主管部門選派1至2名精通業務、熟悉政策的骨干人員,共同組成協作聯合監督組。根據監督內容需要,靈活邀請財政、審計等專業力量參與。在人員組建上,采取“一事一授權”與“分領域固定”相結合的方式。聯合監督組分工明確、協同作戰,行業部門干部憑借專業優勢,側重發現業務層面的異常操作和程序違規;紀檢監察干部則聚焦其職責,深挖背后可能存在的紀律、作風和腐敗問題線索。在分析研判環節,業務干部負責政策解讀、技術核對和業務指導;紀檢監察干部側重紀律法律適用、問題定性及程序把關,實現業務監督與紀律監督的無縫銜接與深度融合。
數據信息成為精準發現問題的重要支撐。各行業主管部門定期向紀委監委監督專班推送核心監管數據,涵蓋惠民惠農補貼發放、醫?;鹗褂?、工程項目招投標、行政執法處罰等重點領域。聯合監督組運用大數據技術對海量信息進行清洗、比對和關聯分析,精準篩查出諸如重復領取補貼、公職人員親屬違規享受政策、招投標異常等疑點問題,使一批隱藏在數據背后的深層次問題浮出水面。同時,通過將上述數據與信訪舉報、巡察反饋、審計報告等信息進行多維度碰撞,進一步精準鎖定高風險領域、單位及人員,顯著提升監督的針對性和穿透力。
發現問題只是起點,推動整改、完善治理才是最終目標。聯合監督組建立了分級會商機制,一般性問題在組內研判處置;復雜線索則提請協作區或領導小組會議集體研究,確保問題定性準確、處理恰當。對苗頭性、傾向性問題,及時反饋主管部門立行立改;對涉嫌違紀違法的,嚴格按程序移送處置,形成“發現—研判—移交—整改—反饋”的完整工作閉環,做到以監督促整改、以整改促治理。
“監督+監管”既是對權力運行的有效制約,更是對群眾切身利益的切實保障。今年以來,馬關縣紀委監委通過該機制共發現各類問題492個,推動整改282個,發出紀檢監察建議書8份,推動建立和完善制度機制9項,監督治理效能得到充分釋放。(云南省紀委監委 || 責任編輯 于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