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昆明市西山區紀委監委運用“數據監督數據”理念,依托公權力大數據監督平臺,通過分析數據波動趨勢,查找出悖于常理的疑點,深挖背后的腐敗問題,為清廉建設賦能加力。社區干部利用職務便利套取水電費、村賬代管中心挪用公款2個大數據監督檢查案例入選全省大數據監督檢查典型案例。

“我這‘小金庫’,資金不從賬上走,手段這么隱蔽,紀委是怎么發現的?”社區干部栗某某想不明白,自己怎么會被“揪出來”?
“傳統的監督方法,大多依靠群眾反映和信訪舉報,或者協調財務、審計聯合監督,難以破解監督困境。我們建立監督模型,找出數據之間的關聯性,挖掘內部特征,發現與規律、趨勢不符的異常點,及時預警,讓數據‘開口說話’,讓線索‘主動上門’。”西山區紀委監委黨風政風監督室負責同志說。
同時,西山區通過對預警數據統計、分析、研判,開展專項治理,督促完善《西山區集體經濟組織“三資”管理工作制度(試行)》《關于在巡察中深化對“一把手”監督的實施辦法(試行)》等制度,切實將信息技術優勢轉化為制度優勢,將監督模型轉化為治理模型。

“現在,遇事找數據、工作用數據、驗證靠數據的工作理念已深入人心,大數據讓我們都有了火眼金睛,我們從‘瞪大眼睛看’到‘數據碰撞算’,工作效率不斷提升。”該區紀委監委相關負責人介紹。
目前,西山區紀委監委已建立33個監督模型。下一步,將持續擴大監督范圍,發現更多維度的異常點,讓干部在違紀違法前及時“剎車”,推動“數據監督數據”進入“深水區”,確保督在關鍵處、查出真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