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述】
數字技術賦能提高監督穿透力
二十屆中央紀委四次全會指出“數字紀檢監察體系效能彰顯”,強調“以大數據信息化賦能正風反腐”。在持續深化清廉云南建設過程中,省紀委監委把數字紀檢監察體系建設作為推動紀檢監察工作高質量發展的重點任務,爭取到中央紀委國家監委大數據資源中心建設試點工作,建設了全省統一、簡約高效的公權力大數據監督平臺,將大數據、信息化技術充分運用到以“小”見嚴糾“四風”“固堤行動”、“小切口”整治民生領域突出問題“惠民行動”、正風肅紀反腐“雷霆行動”等方面,持續放大發展反腐惠民互促共進“云南現象”正效應。

以“聯通”破“壁壘”,集成數據資源。在省級層面統一建設包含“清洗規則建模、數據質量檢測、對外服務審核”的數據治理平臺,平臺具有數據集成、數據清洗、數據對外服務、質量管控、數據安全管理、人工智能高效數據挖掘等功能。逐步接入公安、住房城鄉建設、發展改革、財政等19個部門的數據,梳理數據庫35個、數據表123張。通過數據資源的共享交換促進各類監督的貫通協調,將“數據孤島”轉化為“數字集群”,讓數據“聚起來”“動起來”“用起來”,為紀檢監察工作提供有效數據支撐。
以“算力”補“人力”,織密預警網絡。靠“眼睛看、動手翻、張嘴問、查資料”的傳統監督檢查方式,往往耗費大量人力物力。省紀委監委依托公權力大數據監督平臺向全省各級紀檢監察機關開放經過實踐有效的206個監督模型,各單位結合自身需求提出監督模型建模思路150余個,涉及11個領域,相關監督模型正在省級大數據監督平臺上統一部署,監督精準性差、問題發現難、人力不足等問題得以逐步破題,監督檢查的手段、方法得到進一步豐富。
以“智能”增“效能”,精準研判問題。通過監督平臺的運用,變結果監督為過程監督、被動監督為主動監督,將“靜態數據”變為“生動數據”,監督“智慧化”程度得到提高,通過全景式、靶向式掃描,從異常情況中“找線頭”,在數據分析中“找根源”,借助數據、算力、算法,不斷延伸監督的觸角,拓展發現問題的渠道,借助“線上碰撞+線下核查”,實現從“大海撈針”到“精準定位”。截至目前,全省各級紀檢監察機關運用省級公權力大數據監督平臺發現問題線索2869個,立案585件,處分654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