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轉移支付資金監管是清廉云南建設財政資金監管“清源行動”的重要方面。省財政廳緊緊圍繞預算執行常態化監督目標任務,積極推進轉移支付資金全鏈條監管體系建設,基于預算管理一體化系統搭建轉移支付監控模塊,針對中央轉移支付資金項目和省對下轉移支付資金項目、省本級資金項目,建立專項監督模塊,將監督流程涉及的預警提示、自查自糾、抽查核實、督促整改、定期報告等環節深度嵌入監控模塊。
“通過系統日常排查發現,某區農業農村局將2000萬元中央財政銜接推進鄉村振興補助資金支付至該區農業投資發展有限公司,用于蘋果產業創建示范項目建設支出,經核實,該項目未達支付條件,屬于超進度撥款。系統預警后,經財政部門督促整改,該單位已將資金退回國庫”。這是監控模塊上線運用的一個日常寫照。
通過構建監控管理四項機制,對轉移支付資金分配下達、撥付使用等關鍵環節實施全過程動態監管,對風險隱患及時監測預警,對不合規事項及時糾錯糾偏,有效提高資金分配下達的時效性、支出使用的規范性和政策落實的精準性。實現監督業務“一網通辦”、信息數據全程共享、線上線下有機融合,為常態化監督工作有序開展、閉環管理提供有效支撐。

構建高效靈敏的預警機制。預警機制以“一池、四庫、兩中心”的總體框架作為核心支撐,通過整合各監督渠道的預警信息,形成統一的預警池,實現預警信息的集中展示與快速響應。政策庫、規則庫、場景庫和模型庫的完善,大幅提升預警系統的智能化水平,使其能夠自動識別潛在風險,并基于歷史數據與實時數據進行分析預測,提前發出預警信號。預警處置中心與預警監督管理中心的協同工作,將確保預警信息的及時處置與反饋,形成閉環管理。
構建監管重心前移機制。分級分類設置預警規則,在資金分配下達、發起支付申請等關鍵節點設置事前阻斷規則299條、事中審核認定規則117條,將監督重心從“事后糾錯”轉向“事前預防”和“事中管控”,最大限度從預算執行前端減少違規業務的發生。2025年以來,監控系統阻斷違規支付審核后拒付3171筆。
構建監督整改閉環管理機制。把預警提示、自查自糾、核實整改等監管流程深度嵌入系統,實現監控預警“一網通辦”,并建立環環相扣、層層銜接的監督管理鏈條,對違規問題實行“清單化”管理,逐級審核銷號。特別是將問題整改認定鏈條與一體化生產系統業務模塊相關聯,系統自動提取預算指標、支付變動數據進行驗證,形成完整的整改閉環,堅決杜絕紙面整改、虛假整改。
構建人工抽查復核機制。在系統自動預警的基礎上,聚焦重點領域、重點資金、重點項目以及頻發問題,定期對系統支付數據以及已處理預警信息進行全面分析排查,及時發現遺漏問題、糾錯糾偏。2025年以來,主動發現并糾正預算下達不規范、資金用途超范圍等違規問題500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