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屆四中全會精神
深化整治群眾身邊不正之風和腐敗問題讓老百姓可感可及
中央紀委國家監(jiān)委網站 邢婷婷
中國式現代化,民生為大。黨的二十屆四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fā)展第十五個五年規(guī)劃的建議》在指導思想中明確提出“以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為根本目的”,把“堅持人民至上”作為必須遵循的一條重要原則,對“加大保障和改善民生力度,扎實推進全體人民共同富裕”作出重要部署。紀檢監(jiān)察機關作為政治機關,維護人民群眾切身利益是職責所在、使命所系,必須立足職能職責,用心用情用力持續(xù)深化整治群眾身邊不正之風和腐敗問題,確保黨中央惠民富民政策落到實處,竭力讓現代化建設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
整治群眾身邊不正之風和腐敗問題,是習近平總書記反復強調的大事,是黨中央作出的重大部署。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人民群眾反對什么、痛恨什么,我們就要堅決防范和糾正什么;堅持糾正一切損害群眾利益的腐敗和不正之風,讓人民群眾感到公平正義就在身邊。在二十屆中央紀委四次全會上,習近平總書記明確要求,各級黨委特別是市縣黨委要把整治群眾身邊不正之風和腐敗問題作為重要任務常態(tài)化地抓,讓老百姓可感可及。中央紀委國家監(jiān)委和各級紀檢監(jiān)察機關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和黨中央決策部署,持續(xù)用力做好群眾身邊不正之風和腐敗問題集中整治工作,堅決維護群眾利益,不斷取得顯著成效。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屆四中全會精神,必須堅持嚴的基調不動搖,在已有工作基礎上,推動群眾身邊不正之風和腐敗問題整治工作取得更多實績實效。
強化思想認識,提高政治站位,堅決糾治損害群眾切身利益的突出問題。群眾利益無小事。從衣食住行到教育醫(yī)療等切身之事,看似細微瑣碎,實則關乎民心。整治群眾身邊不正之風和腐敗問題事關民心民意,嚴查人民痛恨之事、狠剎百姓憎惡之風,群眾得實惠,黨就會贏得民心。必須從凝聚民心民力、打牢執(zhí)政根基的高度深刻認識整治工作的重大意義,以釘釘子精神推動全面從嚴治黨向基層延伸、向群眾身邊延伸。集中整治工作是系統工程,要擰緊責任鏈條、壓實各方責任,形成推進集中整治的強大合力。要堅決克服松勁懈怠、疲勞厭戰(zhàn)的情緒,“咬定青山不放松”,“不破樓蘭終不還”,堅持不懈將集中整治持續(xù)向縱深推進。
持續(xù)加壓加力,堅持一抓到底,推動反腐敗斗爭向縱深發(fā)展。辦案是最有力的監(jiān)督,也是最有力的震懾。要堅定不移狠抓辦案,持續(xù)強力懲治“蠅貪蟻腐”,緊盯黨中央關于鄉(xiāng)村全面振興、惠民富民、保障和改善民生等方面政策措施落實情況,加大監(jiān)督檢查力度,嚴懲貪污侵占、截留挪用、虛報冒領、吃拿卡要等行為,堅決斬斷伸向群眾利益的“黑手”。基層問題點多面廣,錨定重點才能聚力攻堅。要持續(xù)靶向糾治頑瘴痼疾,圍繞突出問題深化專項治理,持續(xù)推進“校園餐”、農村集體“三資”管理、鄉(xiāng)村振興資金使用監(jiān)管等問題集中整治,推動有關部門和地方辦成更多群眾可感可及的實事好事。要“查、改、治”一體推進,持續(xù)深挖普遍存在、反復發(fā)生問題背后的制度漏洞和監(jiān)管盲區(qū),一并清“藍藻”除“淤泥”,建立健全維護群眾利益常態(tài)長效機制。
做到求實務實,創(chuàng)新方式方法,推動整治工作深化發(fā)展。為群眾解難題、辦實事,關鍵在于“實”,讓群眾看到“真”。推動整治群眾身邊不正之風和腐敗問題,要以解決問題、群眾滿意為標尺,通過實實在在查處、真真正正施策,解決一批深層次問題,讓老百姓切實感受到腐敗有人查、利益有人護、問題有人管,不斷厚植信任、凝聚人心。必須走好新時代黨的群眾路線,充分發(fā)揮廣大群眾積極性主動性,讓群眾把整治當作“自家事”,主動點題、積極監(jiān)督、參與評價。要突出可感可及,結合新的時代特點,改進方式方法,推動及時妥善解決群眾合理訴求,兌現承諾事項,從更多維度讓老百姓受益。
執(zhí)紀執(zhí)法為民、糾風治亂為民。整治群眾身邊不正之風和腐敗問題既是攻堅戰(zhàn)又是持久戰(zhàn),必須持續(xù)發(fā)力、久久為功,以扎扎實實的整治成效,讓人民群眾真切感受到習近平總書記和黨中央的關心關愛就在身邊、公平正義就在身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