奮斗,是青春最靚麗的底色。在德宏,有這樣一群青年紀檢監察干部,他們在基層一線,既忠誠于黨、勇挑重擔,敢于善于斗爭,又紀律嚴明、自身過硬,以實際行動和青春書寫著忠誠、干凈、擔當。
堅定理想信仰,追逐青春夢想——
晨曦微露,梁河縣大廠鄉永安寨村在薄霧中蘇醒。群山如黛,環抱著這片土地。朝陽為山脊鍍上金邊,林間鳥雀的啼鳴喚醒了沉睡的村寨……
日升月落的流轉間,梁河縣紀委監委駐永安寨村的干部陳炳林的歲月悄然鐫刻。春去秋來,那些走村入戶的腳印、田間地頭的研討、深夜案頭的燈火,見證著這個24歲重慶異鄉青年從青澀到成熟的蛻變。
2023年7月,剛從大學畢業的陳炳林,帶著山城人的熱情與書卷氣,一頭扎進滇西大山。初來乍到,陳炳林就面臨“語言不通、村情不熟、惠農助農政策不明”的三重困境。對此,陳炳林白天跟著村支書挨家挨戶走訪,用帶著川渝腔調的混搭方言拉家常;夜晚挑燈研讀惠農政策,兩個月內遍訪了全村農戶。漸漸地,陳炳林知道了這家叫什么,家里有幾口人,這家上了哪些幫扶措施……筆記本里密密麻麻記滿的不僅是村民的困難與期盼,更是一個年輕人的責任與擔當。
駐村兩年,陳炳林曬黑了面龐,眼神卻愈發堅毅。“基層是最好的課堂。”他感慨道,在這里,他學會換位思考,讀懂了民生的真正意義。這段經歷不僅讓他贏得群眾信賴,更淬煉出“以心換心”的工作品格,為今后的紀檢監察工作筑牢根基。
工作之余,陳炳林喜歡讀蘇軾的詩詞。“此心安處是吾鄉”成為他在梁河的真實寫照。當被問及駐村感受時,他望向遠山:“這里的月亮很亮,人心更暖。”雖然遠離家鄉,但這片土地和這里的人,已經成了他割舍不下的牽掛。
錘煉過硬本領,唱響青春旋律——
“用努力詮釋追求的快樂,用責任演繹拼搏的人生。”這是“90 后”芒市紀委常委、監委委員、案件審理室主任楊曄的座右銘,也是他日常工作的真實寫照。
2018年,楊曄調任芒市紀委監委。面對新環境、新職責,他堅信“夢想從學習開始,事業從實踐起步”,始終將學習作為提升工作質效的有力武器。他的辦公室和家中,各類書籍琳瑯滿目,涵蓋紀檢監察業務、法律、信息化等多個領域。同事們遇到工作難題,第一個想到的就是向他請教。無論是復雜的法律條文解讀,還是棘手的案件分析,他總是耐心解答,毫無保留地分享自己的經驗和見解。
近幾年來,楊曄牽頭制定了20余份與辦案時限預警、措施使用監管、協作配合相關的工作制度和規范性文件;對每一條線索辦理、每一個案件質量都嚴格把關,重要措施使用前必定提前審核。楊曄還牽頭開展案件復盤辨析,認真審查歸檔500多本案件卷宗。不僅如此,楊曄將所學知識與工作實際相結合,編寫的《紀檢監察業務法規參考》系列書籍,成為一線辦案人員的“案頭寶典”。
工作中,楊曄始終秉持創新精神,致力于將科技與紀檢監察工作深度融合。在案件查辦過程中,楊曄多次運用電子取證技術,協助承辦部門從調查對象的電子設備中抽絲剝繭,挖掘關鍵線索。有一次,楊曄憑借精湛的技術,成功從被調查人的設備中恢復重要證據,為國家挽回經濟損失3000余萬元。
擔當時代責任,煥發青春光彩——
“信息工作需要我們時刻保持敏銳,更要有一追到底的韌勁。”這是盈江縣紀委監委四級主任科員孫麗謙常說的一句話。
從事紀檢監察系統工作的9年間,孫麗謙以“跨界”不怯場的拼勁,從紀檢監察業務“新兵”成長為信息寫作“尖兵”。
孫麗謙深知,紀檢監察信息工作是為決策服務、為機關和基層工作服務,每一個細節都容不得馬虎。撰寫信息稿時,孫麗謙進入“較真”模式。電腦前,她反復修改詞句表達;走廊里,總能看到她拿著稿件匆匆跑向相關部門的身影。“這個數據和系統記錄有出入,咱們再核一遍!”“表述還不夠精準,得補充具體事例。”就這樣,跑了10多趟,改了不知多少遍,一篇扎扎實實的信息專報終于完成了。
孫麗謙特別愛和同事們“較真”。同事們說道:“她總帶著‘合理懷疑’的態度,拉著大家反復推敲問題,在工作和材料間來回‘較勁’,這股鉆研勁,不服真不行!”
孫麗謙隨身攜帶的筆記本早已被寫得滿滿當當,密密麻麻的字跡記錄著她的思考與發現,仿佛成了她獨有的“工作密碼”。
“紀檢監察工作任重而道遠,但我堅信,只要有一追到底的韌勁,就能守護好這片土地的清風正氣。”孫麗謙說,未來,自己會繼續在這條道路上,用執著和擔當,為群眾的利益站好每一班崗。
……
“點點微光匯聚,便能照亮前行的曠野”,在德宏紀檢監察系統,像陳炳林、楊曄、孫麗謙的一批青年紀檢監察干部在各自的崗位上發光發熱,展現“德紀鐵軍”的風采。(楊正濤 || 責任編輯 吳劉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