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次剖析的案例,都發(fā)生在我們身邊。各位是否深思過,一次尋常的人情往來、一樁看似無關的‘變通’操作、一份看似微薄的‘心意’紅包,或許正是滑向違紀違法的第一處缺口?”
“從‘小節(jié)’失守,到‘大節(jié)’淪陷,中間究竟經歷了怎樣的思想松懈與行為失范?”
近日,在墨江哈尼族自治縣魚塘鎮(zhèn)“送紀法下基層”活動的互動反思環(huán)節(jié)中,縣紀委監(jiān)委“清風講師團”成員以本地真實案例為“活教材”,與在場黨員干部一同抽絲剝繭、追溯根源,“沉浸式”開展了一堂生動的紀法教育課。
課堂特別設置“以案說紀+互動問答”環(huán)節(jié),宣講員現場拋出基層常見疑問,引導黨員干部主動思考、相互討論,再結合紀法條文與案例給出明確答案,讓紀律規(guī)矩在思辨中內化于心。
近年來,為推動紀法教育常態(tài)長效、精準滴灌,縣紀委監(jiān)委將紀法教育深度融入“萬名黨員進黨校”培訓體系,實現教育觸角向基層黨支部全域延伸。突破“分片開會、重復培訓”的傳統模式,實施“紀法課堂進社區(qū)、進村居”行動,將教學場景直接設置在基層黨員干部“家門口”,通過“案例教學+情景模擬+互動問答”,讓紀法教育既“接地氣”又“入人心”,切實打通基層紀法教育“最后一公里”。
“針對基層黨員干部身處服務群眾一線,日常直接接觸惠民資金、村級事務管理、矛盾糾紛調解等具體事務的特點,我們組建‘室組地’協同聯動的‘清風送紀·廉潤有聲’清風講師團宣講隊伍。”縣紀委監(jiān)委相關負責人介紹,這支隊伍整合了紀檢監(jiān)察室、派駐紀檢監(jiān)察組的業(yè)務骨干、各鄉(xiāng)鎮(zhèn)紀委書記以及縣委黨校資深教師,形成了一支既精通紀法政策、又深諳鄉(xiāng)情民意的專業(yè)宣講力量。
在“備課”環(huán)節(jié),講師團注重“精準派單”,聚焦“群眾紀律”“工作紀律”等與基層工作密切相關的問題,精選本縣查處的虛報冒領補貼、優(yōu)親厚友、村務不公開等典型案例,采用“漢語+哈尼語”雙語講解、“條文+故事”對照分析,讓紀法知識從“抽象條文”變成“身邊事例”。
這種帶著“鄉(xiāng)土味”的宣講,讓基層干部不僅“聽得懂”,更“記得牢、引為戒”。魚塘鎮(zhèn)一位村黨總支書記在課后表示:“課上講到的集體資金使用、惠民政策落實,都是我們天天碰到的事,這樣的紀律課實在、管用!”
“基層紀法教育不是‘一陣風’,要融入日常、抓在經常。”墨江縣紀委監(jiān)委主要負責人表示,將持續(xù)優(yōu)化“送紀法下基層”模式,把紀律教育與黨性教育、廉潔文化教育貫通起來,引導基層黨員干部知紀明責、守紀律、講規(guī)矩,真正打通紀律教育“最后一公里”。今年以來,“清風講師團”已開展宣講31期,覆蓋各層級黨員3000余人。(羅媛華 李麗清 || 責任編輯 田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