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荒人閑、烤火過年”。山區冬天天氣比較冷,以前一到冬天群眾都不愿下地干活,總把土地荒著,上半年辛辛苦苦找的錢,一個冬天就這樣吃完、喝完、賭完,第二年春天又從頭開始。而如今的農村和以往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精神扶貧和產業扶貧雙推進,各村各戶也都有了不同的變化。雖然已經是冬天了,但田地里的冬早瓜菜早已種下,地里隨處可見人字形的竹架和用鋼材搭起的大棚。
11月3日,被單位安排參與市、縣紀委組成的工作組,到新莊鄉、通達鄉的12個村部分建檔立卡戶、非貧困戶家中開展遍訪,與他們拉家常、話發展,詳細了解群眾的生產生活、身體狀況、家庭收入、醫療報銷、子女上學、就業等情況,自己很榮幸親眼見證了農村新變化。翻開遍訪筆記,到貧困戶家中走訪的情景歷歷在目。
我們會努力脫貧的
走進新莊鄉天星村5組趙文才家中,院壩打掃得干干凈凈,女主人熱情的拿出凳子讓大家坐。
“你家有幾口人?家里的生產生活情況怎么樣?現在是否脫貧?”市紀委書記仔細詢問趙文才。
“我家共有3口人,老伴生病需長期服藥控制,兒子又離了婚,自己眼睛也看不見,兒子對我們老兩口很孝順,家里就兒子一個勞力,識別為建檔立卡貧困戶后,家里種植了芒果,每年還種一季西瓜,養了一些雞、豬,家庭生活十分困難,到現在暫時還未脫貧,但是在黨委政府的幫扶下我們一家人對脫貧都很有信心。”趙文才回答到。
“你家都享受了一些什么扶貧政策?對黨委政府的工作是否滿意?”
“我家享受起農村低保,每月都能按時領取殘疾人生活補貼及重度殘疾人護理補貼,每年還能領取康復養護補貼,家里的房屋也進行了抗震加固和亮化,國家補助了2萬8千5百元。我們生病住院還能報銷90%的醫藥費,自己只用出10%。駐村工作隊和鄉黨委政府的工作人員經常到家里問寒問暖,為我家產業發展想辦法出主意,我們對他們的工作十分滿意。現在好呀,國家政策好,我活著都有奔頭。”
這個老人的記性特別好,享受了些什么扶貧政策都能記得一清二楚,真正把黨的恩情銘記在心中。市、縣紀委遍訪的工作組鼓勵他們一定要堅定信心,在黨和政府的關心下,通過自身的努力克服眼前困難,爭取早日脫貧。
勤勞的雙手能致富
一路的顛簸,我們工作組來到通達鄉雙龍村2組楊再明家中。雖然是彎彎曲曲的山路,但是水泥路已經鋪到了他家門口,走進大門,一叢叢的菊花在院子的花臺里爭奇斗艷地盛開著。
在農村,農活比較忙,喜愛種花的人不多,這家主人一定是非常勤勞能干的,我正在和一行的同事們嘀咕著。
這時看見一個拄著拐杖的中年男人從廚房走出來,看見有陌生人來訪還有些羞澀。駐村工作隊員向我們介紹,楊再明家現在有5口人,主要的致貧原因是缺技術。我非常奇怪的問:“他不是明顯的腿走起路來不方便嗎?”“他雖然腿腳不是很方便,但也是家中的勞力,他有一雙勤勞的雙手,山上的花椒、核桃,地里的烤煙他都在起早貪黑的盡力做,今年他家烤煙種了6畝,賣了2萬6千元,花椒也賣了1萬多元,現在他家已經脫貧,過幾年花椒、核桃盛果期到了,那可就要致富了。”他家鄰居告訴我。
“你們家雖然脫貧了,但我們主要是了解一下脫貧攻堅政策落實情況,看看你們家還有什么困難?你們村基礎設施建設方面有哪些變化?享受到了哪些扶貧政策?您了解縣、鄉、村組干部有貪污挪用、截留私分、優親厚友、虛報冒領扶貧資金等問題嗎?”華坪縣紀委書記走過去與他近距離親切交流,詢問脫貧攻堅的相關情況,認真的在遍訪的筆記本上作了詳細的記錄。
臨走時,華坪縣紀委書記轉身向楊再明說,“脫貧致富銘黨恩,以后你們的日子也會越來越好。”并伸出大拇指,為他這種自力更生艱苦奮斗的精神點贊。
日子越過越紅火
伴著滿天星辰,遍訪工作組一行走進了市紀委書記的結對戶谷紫元、張永生家中。
“去年谷紫元主動請求退出貧困戶的行列,他們夫婦勤勞、能吃苦,生活也過得越來越紅火。”同行的通達鄉黨委書記陳明剛說。
市紀委鄒書記與谷紫元、張永生共同圍坐在一起,詳細了解他們近段時間的生產生活情況,當了解到谷紫元剛買了一輛新車,張永生的小女兒出嫁了,大女兒也參加工作,家里生活越來越好的時候,大家都為他們高興。
“在你們自身的努力下,家里的環境都得到了很大改善,日子越過越好,要進一步加強發展動力,用自己勤勞的雙手創造幸福美好的生活,爭取早日過上小康生活。”市紀委書記高興地說。
工作組還不斷叮囑隨行的鄉村干部和駐村工作隊員要隨時把群眾的需要記在心間,把各項脫貧攻堅政策落細落實,引導群眾樹立“發展關鍵靠自己”的理念,鼓勵群眾振奮精神。
“只有勤勞才是脫貧致富的唯一出路,鄉村干部和駐村工作隊員要幫助群眾發展好產業,因地制宜,因戶施策,制定好產業長效發展措施,相信有了黨委政府科學的引導,加上自身的勤勞,日子一定會越過越好。”市紀委鄒書記殷切叮嚀。
一天下來遍訪工作組共走訪了9戶農戶,當走出張永生家中的時候,已經是晚上9點半了,夜晚的山區很冷,抬頭仰望天空,已是繁星點點。雖然一路馬不停蹄走村串戶,有些疲憊,但是最讓大家感到欣慰的是看到了扶貧的成效,讓群眾獲得真實的收益。在采取精神扶貧和產業扶貧雙推進的同時,不僅激發了貧困戶的內生動力,也增強了貧困群眾脫貧信心,調動起脫貧致富的積極性,有效破除“等靠要”思想。貧困群眾的思想一天天像“剝筍”一樣,在努力實現從“要我脫貧”到“我要脫貧”的轉變。(華坪縣紀委監委 吳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