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龍江深化大小興安嶺生態環境保護專項監督
深度關注 | 筑牢祖國北方生態安全屏障
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 李靈娜 自黑龍江報道

黑龍江省紀委監委聚焦大小興安嶺生態環境保護開展專項監督,深挖徹查破壞生態資源背后的責任、作風和腐敗問題,以強有力監督為筑牢祖國北方生態安全屏障保駕護航。圖為黑龍江省大興安嶺地區漠河市“龍江第一灣”獨特景觀。關衛東 攝

黑龍江省伊春市紀檢監察機關緊盯生態環境保護工作規劃制定、項目審批、資金監管、安全防火等方面,深入一線開展精準監督,推動職能部門履職盡責。圖為近日,該市大箐山縣紀檢監察干部對森林撫育項目驗收情況進行監督檢查。景瑛姝 攝
“高高的興安嶺,一片大森林……”在我國北方邊陲,坐落著綿延千里的大小興安嶺。這里擁有我國面積最大、國有林區最集中、生態地位最重要的森林生態功能區——大小興安嶺林區。
黨中央重大決策部署到哪里,政治監督就跟進到哪里。建好建強北方生態安全屏障是習近平總書記賦予黑龍江的重大政治任務。黑龍江省紀委監委將大小興安嶺生態環境保護作為推進政治監督具體化、精準化、常態化的“切口”,開展專項監督,深挖徹查破壞生態資源背后的責任、作風和腐敗問題,以強有力監督為筑牢祖國北方生態安全屏障保駕護航。
聚焦生態安全“國之大者”,扎實開展大小興安嶺生態環境保護專項監督
“聚焦重點發力,把強化政治監督作為履行監督職責的根本,扎實開展大小興安嶺生態環境保護等專項監督,保障黨中央重大決策部署和省委工作要求落地見效。”3月下旬,黑龍江省紀委監委召開市(地)紀委書記座談會,省委常委,省紀委書記、監委代主任邊學文對各市(地)紀委書記提出要求。
大小興安嶺在維護國家生態安全、應對氣候變化、保障國家長遠木材供給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黑龍江省紀委監委將大小興安嶺生態環境保護專項監督納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和黨中央重大決策部署重點任務臺賬。
“從中央環保督察、巡視巡察、監督檢查、審查調查情況看,大小興安嶺生態環境保護中仍存在問題。有的責任不落實,執行黨政同責、‘一崗雙責’制度不到位;有的監管不嚴,對盜采亂挖、違法非法占用林地等打擊不力;有的濫權妄為,利用生態資源謀取私利。”黑龍江省紀委監委召開動員部署會,緊盯生態環境保護重大決策部署落實、重大項目規劃實施、重大資金管理使用等重點工作,項目審批、工程建設、資金撥付、污染防治、執法管理等重點環節,嚴肅查處公權私用、濫權妄為等問題。
黑龍江省紀委監委緊跟形勢任務變化,因時因勢調整工作重點。“我們圍繞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考察黑龍江特別是去年9月在大興安嶺地區考察時關于林區保護開發的重要講話重要指示精神,結合林草資源保護工作實際,拓展大小興安嶺生態環境保護專項監督范圍,圍繞筑牢北方生態安全屏障的目標任務開展全方位監督。”該省紀委監委黨風政風監督室有關負責同志介紹。
隨即,在原有以哈爾濱等7個市(地)和森工系統34個林業局(公司)為重點開展專項監督基礎上,省紀委監委將其他山嶺、林區一并納入專項監督范圍整體推進,實現13個市(地)和森工系統50個林業局(公司)全覆蓋。
與此同時,省紀委監委對信訪舉報件、上級交辦轉辦件中涉林涉草類問題全面排查,梳理熱點、難點、焦點問題,起底信訪舉報3408件。梳理涉林涉草涉礦等生態環境保護問題線索,對辦結線索“回頭看”;對未結問題線索單列臺賬、專人管理,動態更新進展;對在辦案件跟蹤督辦,推進快查快結、查清查透。
省市縣聯動把握關鍵環節,全方位織密“監督網”
“專項監督是一項點多面廣、政策性強、情況復雜的系統工程。”黑龍江省紀委監委有關負責同志認為,全力以赴打好大小興安嶺生態環境保護這場攻堅戰、持久戰,需要做到守土有責、各盡其責,有的放矢、多措并舉推進。
省紀委監委相關監督檢查室針對聯系地區開展“下沉式”監督,市(地)紀委監委選取重點縣(市、區)進行“點穴式”監督,縣紀委監委在轄區內實施“地毯式”監督,全方位織密“監督網”。市縣兩級紀委監委開展監督檢查453次,發現少批多占、超限額采伐等問題174個,推動立行立改問題106個。
“生態環境問題復雜,需要集中時間、集結力量、逐地突破,通過近距離、全天候、常態化監督,深挖問題線索,有力有效處置。”省紀委監委第一監督檢查室下沉佳木斯市時,指導當地紀檢監察機關緊盯責任、作風和腐敗問題,釋放監督推動力、懲處震懾力。
佳木斯市大小興安嶺生態環境保護專項監督協調小組抽調市紀委監委及市林草局等工作人員,下沉縣區駐點辦公,開展問題整改督導檢查及線索提級核實處置。針對駐點監督發現的林區生態環境監管力度不夠、林場合同簽訂不規范等問題,全程督辦檢查線索處置和整改落實情況。
專項監督啟動三個多月,鶴崗市紀委監委公開通報6起小興安嶺生態環境保護領域典型案例。
通報點出,2021年底,中央第一生態環保督察組督察發現蘿北縣石墨園區環境違法違規問題,集中式污水處理等環境基礎設施建設嚴重滯后。對于石墨園區缺少污水處理廠等問題,本應在規定時限內完成整改,但該縣經濟開發區管委會正科級干部謝某某作為整改工作現場負責人,督導不力,未積極協調施工單位加快施工進度,致使整改超期3個月。
在鶴崗市紀委監委工作人員看來,6起典型案例暴露出個別黨員干部和公職人員對小興安嶺生態環境保護的緊迫性、艱巨性、長期性認識不深刻,執法監管存在缺失缺位、寬松軟等問題。
為提升監督質效,鶴崗市紀委監委結合地域實際和案件特點,自選主題精準整治。圍繞林業部門以罰代管等“小切口”,運用實地察訪等方式和衛片森林圖斑等大數據手段開展監督。目前,已推動蘿北縣紀委監委開展關于森林督查反饋問題整改監督,追責問責4人。
加強類案分析,梳理出19種突出表現,會同公安、林草等部門開展集中整治
二十屆中央紀委三次全會強調,加強類案分析,提出有針對性、說服力的整改意見,督促協同有關部門開展專項治理。
專項監督開展以來,黑龍江省紀檢監察機關立案261件,其中給予黨紀政務處分159人,移送司法機關6人。
“我們對案件情況進行分析,總結規律特點,梳理出違反決策、監管不力、有案不查、以罰代管、虛報冒領、毀林開荒以及工作消極應付、敷衍跑粗、拖沓遲緩等19種突出表現,形成《大小興安嶺生態環境專項監督執紀問責情況分析報告》,引導推動專項監督從查處個案向全面清查拓展。”省紀委監委黨風政風監督室有關負責同志介紹。
分析報告顯示,有的黨員干部監管不力、執法不嚴,造成不良影響,如某林場副場長對所轄林場森林資源保護不力,導致毀林種參問題長期存在,造成林地損壞。以罰代管現象突出,如某縣一民營采石公司違法超面積開采,破壞林地,違規改變林地用途,該縣林草局等部門僅罰款了事,未監督企業按規定期限恢復原狀。
有的濫權妄為,套取專項資金,販賣森林撫育指標。如某縣原林業局局長、副局長、綜合股股長等3人,與轄區內基層林場串通勾連,通過簽訂虛假合同、虛報用工成本等方式套取大額森林撫育補助專項資金。
有的監守自盜,毀林開墾、盜采礦產、非法占地時有發生。如某村委會原主任在無任何合法手續的情況下,雇傭他人在重點生態公益林區非法開墾6.1畝林地用于耕種。
排查發現,黨的十九大以來,省紀委監委受理的生態環境保護領域信訪舉報中,林草領域占78%。省紀委監委與省公安廳、省林草局多次會商,決定聯合開展林草領域集中整治。
三家單位聯合印發開展林草領域問題集中整治的工作方案,并共同發布通告,嚴肅查處違法違規破壞林草資源行為、嚴厲打擊林草領域犯罪行為、嚴肅查處林草領域違紀違法問題。
林草領域問題集中整治承接大小興安嶺生態環境保護專項監督的部署要求,聚焦林草領域違法開墾、亂占林地草地濕地等突出問題確定整治重點。紀檢監察機關聚焦責任、作風和腐敗問題,重點查處地方黨委、政府履行主體責任不到位,落實生態環境保護黨政同責、“一崗雙責”不力等8方面問題;公安機關依法嚴厲打擊非法占用林地、自然保護地等犯罪行為;林草部門重點查處違法違規占用林地、毀壞林地等6類破壞林草資源行為。
通告發布一個多月,全省紀檢監察機關已經收到問題線索350個,專列臺賬、動態跟蹤,對群眾反映強烈、長期得不到解決的重點關注、掛牌督辦、提級辦理。
統籌推進大小興安嶺林區生態保護與經濟轉型、民生改善,把生態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
今年是大興安嶺開發建設60周年,全面停伐10周年。
作為國有重點林區,龍江森工集團林區的森林經營總面積達658.57萬公頃。目前,龍江森工集團全面完成2024年70.8萬畝造林綠化任務,未來十年,這些樹木將提供約22萬噸碳匯量。
結合專項監督,龍江森工集團在全力查擺整改問題的同時,堅持“造林與護林并重”,牢固樹立“增綠就是增優勢、護林就是護財富”的理念,扛起大小興安嶺生態環境保護的政治責任,全面加大生態環境保護力度。
黑龍江省紀委監委駐龍江森工集團紀檢監察組有關負責同志介紹,龍江森工集團以自查整改為契機,深入查找和及時解決森工林區林草資源保護各領域的突出問題,不斷完善林草資源管理制度。同時,對已完成的整改任務,適時開展“回頭看”,堅決防止問題反彈。
良好生態環境是東北地區經濟社會發展的寶貴資源,也是振興東北的一個優勢。開展大小興安嶺生態環境保護專項監督是推進生態振興、建設綠色龍江的重要保障。
大興安嶺地區紀委監委與大興安嶺林業集團公司紀委聯合開展專項監督,將生態環境保護作為政治監督重點,督促各縣區、各林業局和職能部門落實落細生態環境保護政治責任,統籌推進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和系統治理,統籌推進林區生態保護與經濟轉型、民生改善。
“把大興安嶺森林護好,旅游業才有吸引力。”漠河市紀委監委立足“監督的再監督”,成立專項監督檢查組,采取調研督導、專項檢查等方式,深入市林草局、市公安局森保大隊、市自然資源局等,推動職能部門履職盡責。
“為形成監督、辦案、整改、治理的完整閉環,我們注重及時發現深層次、普遍性問題,下發紀檢監察建議、提示提醒函,推動深化改革、完善制度、規范用權、優化治理。”黑龍江省紀委監委有關負責同志介紹,去年以來,全省制定、修訂相關法規制度48項107個。針對生態修復工程驗收中的管理漏洞、廉政風險,督促制定《黑龍江省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保護修復工程驗收技術指南》;針對加強林草資源保護中存在的問題,督促制定《關于共同推進林草高質量發展若干措施》《新時代綠色龍江建設60條政策措施》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