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鄉,最近采到多少菌子?收購價格怎么樣?鄉里有沒有宣傳過規范化采集松茸等野生菌的知識?”連日來,在雨水的滋潤下,維西縣山林深處的野生菌紛紛破土而出,迎來豐產季??h紀委監委干部小王蹲在菌塘邊,向正在采松茸的余大叔問道。
“價格公平著呢!現在鄉里干部和護林員天天在山上轉,教我們哪些菌子能采、哪些不能碰,收購商也不敢隨意壓價。”余大叔咧嘴一笑,指了指不遠處的警示牌,“你看,這上面寫著‘禁止挖窩采菌’‘嚴禁采摘童菌’,我們都記著嘞!”
這是維西縣紀委監委護航野生菌產業的一個縮影。維西縣地處“三江并流”腹地,良好的生態環境加上獨特的地理位置和溫潤氣候,為野生菌提供了絕佳的生長環境,孕育有松茸、羊肚菌、牛肝菌、竹蓀等多種野生食用菌??h紀委監委立足“監督的再監督”職責定位,聚焦野生菌產業全鏈條,以精準監督破題,用鐵紀護航這一綠色富民產業行穩致遠。
守牢生態紅線:從“無序采摘”到“科學保護”
八月的維西縣塔城鎮,綠意依舊盎然。清晨,天光朦朦朧朧,菌農和大姐夫婦已背著籮筐、戴著棉質手套走進山林。
撥開腐殖葉,一株頂著褐色傘蓋的松茸破土而出,“要從菌柄底部輕輕掰,不能傷到菌絲。”和大姐小心翼翼將松茸放入墊著松毛的籮筐,動作熟練而輕柔。不遠處,丈夫正用樹枝在菌塘邊做標記,“這是鎮紀委教的‘采留平衡法’,每個菌塘至少要留一個開傘菌,讓其自然生長傳播菌種。”
近年來,維西縣深入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可持續發展理念,將野生菌產業作為推動鄉村振興、促進農民增收的重要抓手??h紀委監委扛牢監督責任,運用“室組地”協同聯動監督機制,從森林資源保護、野生菌生長要素保障等方面開展“貼身監督”,全力守護這份大自然的饋贈。
“前些年,有些人連菌塘都挖爛了,松茸越采越少?,F在護林員天天盯著,還教我們‘留種’,菌子反而更多了!”保和鎮臘八底村菌農蜂師傅深有感觸。
野生菌的生長依賴森林的生態循環,無序采摘會破壞菌塘生態,導致資源枯竭??h紀委監委將“資源保護”作為監督首責,緊盯林業、農業農村等部門履職情況,通過“四不兩直”方式深入山林一線,督查護林員巡查頻次、采菌規范宣傳、違規行為查處等落實情況,推動職能部門加強對野生菌資源保護利用的監督管理,確保在開發利用野生菌資源的同時,不破壞生態平衡,使野生菌由無序采集向有序采集轉變,推動實現合理開發和永續利用。
規范市場秩序:從“亂象頻發”到“規范有序”
“以前菌子價格不透明,現在有了公平秤和價格公示牌,心里非常踏實!”攀天閣鄉皆菊村菌農喃大姐在集市上笑著展示剛賣出的松茸。身旁的商販老張接過話茬:“可不是嘛!市場環境公平了,我們靠品質競爭,回頭客越來越多,生意更好了!”這段對話,正是維西縣野生菌市場從“亂象頻發”到“規范有序”的生動縮影。
中午時分的維西野生菌交易市場,野生菌擺得滿滿當當,買賣菌子的人群熙熙攘攘,挑選、分級、裝箱,忙得不亦樂乎。商販們高聲吆喝,討價還價聲此起彼伏,整個集市充滿了生機與活力。
規范的市場秩序是野生菌發展的關鍵保障。過去,野生菌市場曾存在中間商壓價、以次充好、短斤少兩等問題,導致群眾利益受損。縣紀委監委聚焦收購、加工、銷售等重點環節,成立監督檢查組,通過蹲點暗訪、群眾訪談、檢查銷售臺賬等方式開展全鏈條監督。針對部分市場存在的“缺斤短兩”隱蔽性強、流動商販管理難等問題,督促縣市場監管局在主要交易市場設立公平交易服務站,配置公平秤,加強對野生菌價格的監管,規范流動攤販經營。對發現的市場監管不力、維權渠道不暢等問題,及時提出整改意見,推動問題解決。
在全縣紀檢監察機關的監督推動下,野生菌市場治理難題得到有效破解,不僅守護了消費者的“錢袋子”、菇農的“好日子”,更讓“維西野生菌”的品牌價值持續提升,成為連接綠水青山與金山銀山的紐帶。
守護舌尖安全:從“隱患重重”到“筑牢防線”
“野生菌中毒事件關系群眾生命健康,必須從采摘、流通到餐桌全鏈條把關!”縣紀委監委駐縣市場監管局紀檢監察組對駐在單位強調。
當下正值野生菌上市旺季,群眾嘗鮮熱情高漲,為防范和減少誤采、誤食有毒野生菌中毒事件發生,保障人民群眾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縣紀委監委督促縣林草局、市場監管局等部門聯合開展“安全采菌”專項行動。一方面,在菌塘集中區設置警示牌,組織護林員、村組干部入戶宣傳“三不采”。另一方面,加強對餐飲單位、集貿市場的監管,嚴查銷售有毒野生菌、加工不規范等問題,推動建立“野生菌進貨查驗+留樣備查”制度,督促各經營主體切實落實食品安全主體責任,嚴格把控菌類食材的“進貨查驗關”,嚴密防范中毒事件的發生。
“夏季以來,我們經常帶游客們在山林間體驗采菌樂趣,將采摘的食材制作成鮮美的菌子火鍋。野生菌雖美味,安全卻容不得半點馬虎。所以這些年,我們一直堅持學習野生菌知識,就是想讓大家玩得安心、吃得放心,在感受山林饋贈的同時,把風險降到最低。”塔城鎮啟別村逸鄉里民宿老板說道。
同時,堅持預防為先,主動出擊,督促行業部門利用鄉村應急廣播、微信公眾號等多種載體,及時推送預警公告、溫馨提示,持續向公眾普及野生菌中毒的巨大風險、常見毒菌識別要點,讓“安全吃菌”的意識深植群眾心中,讓野生菌真正成為餐桌上的“放心美味”。
護航產業升級:從“賣原料”到“樹品牌”
“以前咱的松茸論斤賣,現在有了‘維西松茸’地理標志,包裝上印了產地溯源碼,價格翻了一倍!”攀天閣鄉村民小蜂算了一筆賬,全鄉通過合作社+農戶模式,統一收購、分級銷售,野生菌遠銷昆明、麗江,甚至通過冷鏈物流發往上海、內蒙古、新疆等地,收入翻了一倍。
鄉村振興,產業先行。維西縣紀委監委聚焦產業振興惠民實效,督促職能部門建立“企業+合作社+農戶”利益聯結機制,帶動全縣多個行政村發展野生菌產業,幫助不少家庭實現穩定增收。在塔城鎮、攀天閣鄉等主產區,涌現出一批依靠野生菌產業實現脫貧致富的典型,讓藏在深山的特色資源轉化為實實在在的經濟效益。
“我們通過采取保育促繁、包山擴繁等形式,制定有序采集和保育擴繁標準等舉措,積極培育保育促繁基地,不斷提高以松茸為主的野生菌產量及質量。”縣農業農村局有關負責人介紹道。
為推動野生菌產業從粗放采摘向品牌化發展,縣紀委監委監督相關部門落實產業扶持政策,重點跟進地理標志申報、冷鏈物流建設、精深加工項目等關鍵環節,以精準監督護航特色產業發展,讓野生菌成為當地群眾增收致富的“致富傘”。
“目前,菌類銷售已實現‘上午采菌、下午裝箱、次日抵昆’。今年以來,全鄉野生菌交易額達1100萬元。”攀天閣鄉有關負責人說道。
林下生金,生態富民。從資源保護到市場規范,從安全生產到公平交易,從分散管理到協同治理,每一個環節都關乎著產業的可持續發展。全縣紀檢監察機關將繼續發揮監督職能,推動形成“群眾點題、紀委監督、部門整改”的良性互動格局,為野生菌產業保駕護航,確保這一綠色產業在健康、有序的軌道上蓬勃發展。(普素琴 || 責任編輯 田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