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有不止一個叫李蕃的清官,今天要講的是四川通江的李蕃(1621年-1694年)。李蕃自幼聰慧過人,入學一年即能賦詩作文,成人自愧不如,順治十四年(1657年)中舉,康熙十年(1671
“民以食為天”,古人對糧食的重視程度可想而知,然而有兩位古人,在面對整船糧食的時候,展現(xiàn)出了與眾不同的態(tài)度。
“家風”又稱門風,是一個家族世代遵循的道德準則,具有強大的感染力量。每一個個體成長的精神足跡,都離不開家風打下的精神烙印。歷史上有這樣一對父子,他們以廉慎著稱,為后人留下
1928年6月,時任紅四軍政治部主任的陳毅隨部隊住在一個叫龍口的村子里。村東口有口水井,離水井不遠處住著一對老年夫妻。細心地陳毅注意到:幾天來,每當戰(zhàn)士們路過那戶人家去井邊打
在江蘇省漣水縣五島公園南島漣漪湖畔,有一座卓然聳立的畫亭,亭前是一口硯形池塘,曾是北宋著名書法家米芾揮灑丹青、洗滌殘墨之處。
這是毛澤東1949年6月19日親筆寫給宋慶齡的書信。這封信全文只有109字,卻堪稱古今中外政界書信往來之絕唱。通過這封信,毛澤東既簡約明晰地表達了邀請宋慶齡赴北京共商大計之意,又以
眾人皆以奢靡為榮,吾心獨以儉素為美。人皆嗤吾固陋,吾不以為病。應之曰:“孔子稱‘與其不遜也寧固’;又曰‘以約失之者鮮矣’;又曰‘士志于道,而恥惡衣惡食者,未足與議也。’古
古往今來,自白之文并不鮮見。或述其經(jīng)歷曲折人生坎坷,或陳其凌云之志經(jīng)世之才,或吐其得意事功不傳秘經(jīng),或悔其昧心之過反側(cè)之責,多給人真誠和親近感。清代詩人湯濂的一篇自白之文
事有六者,本歸一焉。各以廉而為首,蓋尚德以求全。
王陽明《傳習錄》中說:“仆誠賴天之靈,偶有見于良知之學,以為必由此而后天下可得而治。是以每念斯民之陷溺,則為之戚然痛心,忘其身之不肖,而思以此救之。”其救世濟民方案的核心
“勇敢頑強的戰(zhàn)斗作風、雷厲風行的工作作風、艱苦樸素的生活作風、虛心鉆研的學習作風。”裝甲兵院校的校風源自許光達身體力行的四種作風。
在地處上海鬧市區(qū)的云南中路上,有一排坐西朝東鋼筋水泥結(jié)構(gòu)的兩層沿街樓房,它就是80多年前,中共中央政治局機關(guān)舊址。它不但見證了驚心動魄的政治風云,還催生了一段浪漫的傳世良緣
李尚卿(1833年—1905年),原名李清志,字子仁,山東乳山人。李尚卿弱冠之年即有文名,可惜屢試不第,直到45歲才考中進士,此后在湖南做知縣、做知府,以清廉為官見載史冊。
1912年農(nóng)歷五月廿五,是清末狀元、近代實業(yè)家、教育家張謇六十大壽的日子,他的親朋好友好幾個月前就開始籌劃要辦一個熱鬧的慶典。
蘇頌(1020年—1101年),北宋著名科學家,他主持創(chuàng)制了世界上最早的天文鐘——水運儀象臺,主持編著的《本草圖經(jīng)》是我國古代的藥物學巨著。
福州府署衙門西軒閣,過去有個池子,池潭旁有棵古榕樹,樹影印射在池水中,求解問事特別靈驗,在當?shù)刎撚惺⒚砰艦榇吮蝗藗兎顬樯駱洹?/p>
“靜以修身,儉以養(yǎng)德。”我國歷代文化大師都是學貫古今之人,通曉王朝更迭,見慣家族興衰,無不將“靜”“儉”二字奉為圭臬,并融入到自己的家風家教當中。
馬本齋,這位大名鼎鼎的抗日英雄,率領的回民支隊,令侵華日寇聞風喪膽,至今英氣仍在世間回蕩。毛澤東稱其為“百戰(zhàn)百勝的回民支隊”。馬本齋走上抗日這條道路,源于他的偉大母親——
邵惟中曾奉命出使周魯伊王諸藩府,因辦事干練,拒絕收受當?shù)毓賳T饋贈,堅貞節(jié)概,為藩府官吏們所雅重。公元1554年,邵惟中被任命為南京廣東道監(jiān)察御史,巡視京城稽查后湖冊籍,整理光
淳風化俗,善莫大焉。為政者不僅有讓百姓安居樂業(yè)的責任,還要身體力行,破除陋習,使當?shù)厣鐣L氣向善向好。要達到這一目的,積極的態(tài)度與合適的方式兩者不可或缺,《隋書》中的一則
墨汁是苦的,甚或是有毒的,但在真理面前,在理想面前,再苦的墨汁都會變成可堪回味的甜美。相比“青梅煮酒論英雄”的豪邁,搜檢史料和傳說,我們發(fā)現(xiàn)不少古今名人“誤吃墨汁”的故事
岳飛勇抗金兵、保家衛(wèi)國的事跡,至今仍家喻戶曉,是寶貴的精神財富。然而岳飛年僅39歲就含冤被害,“十年之功,毀于一旦”,幾百年來令人扼腕嘆息。
毛澤東1920年第一次讀《共產(chǎn)黨宣言》。這一年,毛澤東27歲。同一年,他在湖南創(chuàng)建中國共產(chǎn)黨早期組織,第二年在上海參加中國共產(chǎn)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
無與倫比的敦煌藝術(shù),是中國文化一顆璀璨的明珠。敦煌有歷史記載兩千多年,是古絲綢之路上的“咽喉之地”。
李云鵬,江蘇沛縣人,1939年初參加中華民族解放先鋒隊。不久,光榮加入中國共產(chǎn)黨。
孔光,字子夏,孔子第十四代孫,西漢三朝重臣,兩次擔任御史大夫,兩次出任丞相,又擔任過大司徒、太傅、太師,封“博山侯”,謚“簡烈侯”。
在清代,有這樣一位名臣,他學識淵博,年少成名,與其哥哥朱筠時稱“二朱”;他高居體仁閣大學士之位,卻一生清廉不言錢;他生活節(jié)儉清貧,甚至連購置年貨的錢都成問題,卻不忘故土,
《晏子春秋》是一部記錄春秋末期齊國名相晏嬰思想言行和政治主張的名著。《晏子春秋》內(nèi)容豐富、思想深刻,其中晏嬰的人才觀于當今社會識別人才、選拔干部具有參考價值。
上海這座城市血脈中傳承著紅色基因。據(jù)相關(guān)資料統(tǒng)計,上海有革命遺址657處,現(xiàn)存440處。這些革命遺址中,與我們黨直接領導相關(guān)的有456處,位于靜安區(qū)江寧路673弄內(nèi)的中共中央閱文處舊
在中國重農(nóng)輕商的漫長封建歷史中,胡雪巖也完全稱得上是一位傳奇人物。他的傳奇如流星般耀眼,也如流星般短暫,留給后人十分深刻的歷史教訓。
在電影《鴉片戰(zhàn)爭》中有這樣一個情節(jié):林則徐初到廣東即破獲一起鴉片走私案,繳獲賬冊數(shù)本。林則徐召集兩廣文武官吏,拿出賬冊質(zhì)問他們:“自問從未收過黑錢的,請站前一步。”堂下百
范德孺是北宋名臣范仲淹的兒子,宋哲宗元符三年(1100年)四月,他在均州知州任上被提拔為太原知府,正準備去太原赴任。同月二十一日,范德孺的哥哥范純?nèi)室不謴土诉^去的官職,獲準可
錢其琛同志是我國外交戰(zhàn)線的杰出領導人。如果順著他的事跡與精神追溯本源,我們仿佛看見《錢氏家訓》如同一盞明燈,透過歷史的千年塵埃,在吳越錢氏族人的心中熠熠生輝。
從古至今,為人父母者,總是“望子成龍”。優(yōu)秀的父母善于樹立良好的家風家規(guī),教育引導兒女成才,即便是他們長大成人后,仍會堅持用言傳身教,改正兒女的錯誤,影響其為人處世,有時
自東漢以來,“留犢”作為為官清廉的代名詞被世人傳誦,時苗也作為古代清官的典范被人們推崇。各地官員、百姓以各種方式紀念他、膜拜他;歷代文人、畫家作詩繪畫歌詠他、贊頌他;《蒙
《紅樓夢》里,賈政升官時,“鬧鬧攘攘,車馬填門”,真?zhèn)€是:“花到正開蜂蝶鬧,月逢十足海天寬”,一派熱鬧情景。但在唐朝,有兩個人升了官后的故事,與此迥然不同,值得后人品味一
鄒魯文化是以周代兩個諸侯國魯國和邾國(戰(zhàn)國時稱鄒國)為中心、以周代禮樂文化為主體、吸收融合了殷商文化和當?shù)赝林鴸|夷文化而發(fā)展起來的區(qū)域性文化。
周恩來對自己有個評價:“從愿望上說,我更欣賞‘舉重若輕’,但我這個人做不到這一點。我在工作上常常是‘舉輕若重’。”
從1942年春至1945年春,中國共產(chǎn)黨在全黨范圍內(nèi)開展了一次普遍的整風運動。當時,周恩來正以中共代表的身份常駐重慶,與各方各派打交道,并擔任中共中央南方局書記,就近領導整個南方
這輛牌照為“京1645”的黑色別爾克小轎車,是1946年5月中共代表團由重慶遷來南京后因為工作需要在上海購買的。
1946年5月,周恩來同志率領中共代表團在南京與國民黨政府進行和平談判。
王弘(一作宏)祚(1603-1674),字懋自,號玉銘、思齋。據(jù)考證他是歷代以來從保山出去在朝廷里所任官職最高的一個,在清廷六部中,他曾歷任戶部尚書、刑部尚書和兵部尚書,因此被稱
在福建省漳平市象湖鎮(zhèn)楊美村“朱德率紅四軍出擊閩中紀念館”中有一座昔日的蘇氏祠堂——“榮福堂”,“榮福堂”左邊輔厝第二間的內(nèi)墻上,紅軍用黑色墨汁寫下的這幾個字是那樣引人注目
走進中國國家博物館,有件看似不起眼的“國寶級”文物靜靜地躺在展柜里,它是兩株風干了的小草,說明牌上寫著:這種高4.5厘米左右的植物,是紅軍在長征途中過草地時吃的一種野菜,因
上猶客家門匾,門匾上大多鐫刻四字詞語,或標明姓氏來源,或彰顯家教理念。
相傳,北宋包拯過六十大壽時,壽禮一律拒收,并命他兒子包貴和王朝站在衙門口拒禮。
廉潔為官者,處何種崗位,皆不自潤。
近日,明史學家方志遠先生攜新書《千古一人王陽明》亮相北京圖書訂貨會,本報記者就此專訪了方志遠先生。訪談上篇談到了王陽明所處的時代,下篇方志遠先生闡述了他對陽明心學的理解。
在一個明亮的物體與屏幕間放一塊擋板,擋板上開一個小孔,在屏幕上會形成物體的一個倒立的實像,這種現(xiàn)象被稱為小孔成像。
誠如一位研究隱蔽戰(zhàn)線的學者所指出的,隱蔽戰(zhàn)線具有“隱蔽性、危險性、戰(zhàn)略性、策略性、靈活性、復雜性”等特點,這對隱蔽戰(zhàn)線工作者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身處敵營,無論具體的任務是什
近日,明史學家方志遠先生攜新書《千古一人王陽明》亮相北京圖書訂貨會,本報記者就如何理解王陽明以及為王陽明立傳的心得體會專訪了方志遠先生。
習近平引用《論語》中“益者三友”的名句,表達了中國共產(chǎn)黨的交友觀,是向世界宣示,中國共產(chǎn)黨將以寬闊的胸懷結(jié)交天下朋友,同世界各國人民一道,推動構(gòu)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攜手建設
在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中,忠實厚道是為人處世的一種傳統(tǒng)美德。南朝時期,浙江會稽鄉(xiāng)村有一對農(nóng)耕父子郭世道、郭原平,他們雖是普通農(nóng)民,卻因忠厚傳家,不僅在《宋書》中被單獨立傳,而
監(jiān)察制度是中國古代一項歷史悠久、內(nèi)涵豐富的政治制度,有人說由蒙古人建立的元朝沒有監(jiān)察制度,也沒有設立監(jiān)察機構(gòu),其實這種觀點是有悖于事實的。元代有完善的監(jiān)察制度,在中央設有
鴻雁傳書訴情懷——重溫三封老一輩共產(chǎn)黨人家書。
薛瑄是明代著名學者,亦是一位受人尊敬的廉吏,被譽為光明俊偉的“鐵漢公”。久居官場,使薛瑄對廉潔從政有著清醒的認識。
榜樣的力量是巨大的,母親是孩子第一位榜樣。古代很多著名的母親都注重教導孩子讀史學史,并要求孩子踐行歷史中涌現(xiàn)出的仁人志士之精神。
大江大河皆有源頭,民族精神亦如此。大禹治水精神便是中華民族精神的重要源頭和象征。
洛陽附近有一座萬安山,山下有個名為寇店的小鎮(zhèn),令人奇怪的是,鎮(zhèn)內(nèi)竟無一戶寇姓人家。當?shù)厝苏f,小鎮(zhèn)原來名為煙霞嶺,是百姓們?yōu)榧o念宋朝清官“無樓臺相公”寇準而改的名。山區(qū)小鎮(zhèn)
有兩件關(guān)于“880萬元”的事情發(fā)人深省:一是罹患重癥的中科院院士盧永根,將畢生積蓄880多萬元無償捐獻給農(nóng)業(yè)教育;一是湖北省原副省長郭有明案第二大行賄人、粵商余鴻之,6年間行賄
《執(zhí)鏡誡》,是唐代四大賢相之一、輔佐唐玄宗創(chuàng)造開元盛世的姚崇所寫的“五誡”中的一篇。此文雖只有四十多句,二百二十多字,卻主題突出,論證嚴謹,用典精當,讀后感觸頗多。
做一個革命者,必須要有正確的人生觀和世界觀,要為革命奮斗到底。奮斗到底是什么意思?到“底”就是到死的意思,上海話叫“翹辮子”。因此,做革命者,第一要了解革命道理;第二要做
周王廟坐落在江蘇省宜興市老城區(qū)東廟巷東端,是紀念西晉平西將軍周處的專祠,距今已有1700多年歷史。現(xiàn)在的周王廟由大殿、碑廊、別院等組成,保存古代碑刻100余通,為全國重點文物保
西周實行分封制和宗法制,從天子、諸侯、卿大夫到士、以及庶人,只有嫡長子才能世襲繼承,成為大宗,其余則降級成為小宗,爵位和待遇的逐代逐級降低,最嫡系的一支,如果沒有功績,到
趙秉文(1159—1232年),字周臣,號閑閑居士,晚號閑閑老人,磁州滏陽人(今河北省磁縣),金代著名文學家、書法家、政治家、理學家,在文學、史學、思想等方面的理論研究具有突出成
縱觀史書,凡青史流芳、為人稱頌者,無不是頭腦清醒,循理依法,逢利必思害,遇福必慮禍。
《戰(zhàn)國策·魯共公擇言》記載了一個故事。梁王魏嬰在富麗堂皇的范臺宴請諸侯,以顯示自己富有。諸侯有夸范臺華麗的,有贊酒宴豐盛的,有羨慕宮女艷麗的。聽到這些贊美,梁王心里美滋滋
“尚賢者,政之本也。”尚賢舉才是治理國家的關(guān)鍵,從下面兩則典故中,我們對古人的尚賢舉才可見一斑。
《綱鑒易知錄·后漢紀》中,董昭說過一句話:“凡有天下者,莫不貴尚敦樸忠信之士,深疾虛偽不真之人。”頗可值得玩味。
明清官場,“火耗”曾一度盛行。“火耗”指的是碎銀熔化重鑄為銀錠時的折耗。明朝廷規(guī)定:上繳國庫的稅銀必須為銀錠。老百姓家中所藏大都為小塊碎銀,州縣官吏責令百姓熔化碎銀,重鑄
王艮,字汝止,號心齋。生活在15世紀末和16世紀上半葉的明成化、嘉靖年間,泰州安豐場(今江蘇東臺安豐鎮(zhèn))人。
近日,重讀《世說新語》和《元史》,對“道邊李苦”和“我心有主”的故事作了一番思量,感慨良多。
春秋戰(zhàn)國時期,一些看上去普普通通卻聰明和博學的智者,往往隱居在民間,不求聞達,過著簡樸自安的生活。陽晝就是這類隱士。
去年11月,位于江西省泰和縣的槎灘陂成功入選世界灌溉工程遺產(chǎn)名錄。
衡陽位于蜿蜒千里的湘江中游、五岳獨秀的衡山之南,是湖湘文化的重要發(fā)祥地,相傳“北雁南飛,至此歇翅停回”,故又雅稱“雁城”。
贛南這塊紅土地,孕育了無數(shù)革命志士,他們的故事在贛南人民中傳頌,他們的精神在贛南人民中生根。
“不飾意氣”,出自《三國志·鄧芝傳》:鄧芝“性剛簡,不飾意氣”。
成都市北郊的新繁東湖,山水佳絕,風光秀麗,自古被譽為“西蜀名園”,曾一度與武侯祠、杜甫草堂齊名,是川西文人雅集酬唱之地。
北京市東城區(qū)紀委、區(qū)監(jiān)委、區(qū)文化委將文物所蘊含的“廉潔元素”作為深入開展正風反腐教育的重要抓手,把區(qū)內(nèi)文物保護單位“文天祥祠、于謙祠、袁崇煥祠”打造為“東城區(qū)官德教育基地
儀征,地處吳頭楚尾,江河交匯,青山橫亙,自古是英雄往還之所,素有“風物淮南第一州”美譽。
謝公旦,南宋崇仁人,人稱“野航先生”,為江西“崇仁三謝”之一。
在宋代詩壇,王庭珪并不算名震一時的大詩人,但其心懷忠義的精神與情操卻頗得贊譽。在他暮年之時,“年七十矣”,卻以一詩而名滿天下,那就是《送胡邦衡之新州貶所》。
唐代的貞觀之治和開元盛世都是歷史上著名的盛世。極盛時期的唐朝東起朝鮮,西抵咸海,南跨交趾,北盡大漠,縱橫數(shù)萬里,地域不可謂不廣大,國祚不可謂不長久。
在中國近代歷史上,有兩封著名的《與妻書》,一封是黃花崗烈士林覺民寫給妻子陳意映的,一封是革命烈士夏明翰寫給妻子鄭家鈞的。
明代,瓊州大地出現(xiàn)了一位文化巨匠、理學名臣,錢穆稱贊他“不僅為瓊島之大人物,乃中國史上第一流人物也”。他就是丘濬(古籍中也有寫作邱濬的)。丘濬(1421—1495),字仲深,海南
《論語·里仁》篇里,孔子曾正告天下:“君子之于天下也,無適也,無莫也,義之與比。”作為君子,沒有什么事情必須做,也沒有什么事情必須不做,標準只是一個:“義之于比!”
“字人無異術(shù),至論不如清”,語出晚唐詩人杜荀鶴的《送人宰吳縣》。所謂“字人”,即撫治百姓;“至論”,即高明的理論、美好的言論;“清”,即清正廉潔。欣賞一下全詩,對這兩句話
咸豐十一年(1861年)初秋,當方大湜作為代理知縣來到湖北襄陽的時候,面臨的是一個非常棘手的攤子:飛蝗遍布鄉(xiāng)野、莊稼遭到噬虐。對此,一個幕友不禁感嘆:東翁真是時運不濟。
宋元時期的監(jiān)察巡視制度承襲前代又有所損益,組織更完善,權(quán)力則進一步擴大。
我國著名教育家、清華大學“永遠的校長”梅貽琦先生,一貫沉默寡言,以至被稱為“寡言君子”。
南宋孝宗淳熙七年(公元1180年)3月22日,年僅四十八歲的儒學宗師張栻英年早逝。《宋史》本傳評價:“栻為人表里洞然”。
一條河,有它奔流的軌跡;一棵樹,有它生命的傳奇;一個人,有他出生的故鄉(xiāng);一個政黨,有她出發(fā)的起點。浙江嘉興的那條紅船上,歷史的追光始終緊緊跟隨。
走進江西南昌青云譜區(qū)的朱姑橋梅村,在一條按明清風格整修一新的村道盡頭,就是我國著名法學家、遠東國際軍事法庭首席審判官梅汝璈的故居。
敦煌,自漢代張騫出使西域、打開通往西域的絲綢之路,漢武帝正式設郡,修筑長城并設置玉門關(guān)、陽關(guān)之后,就一直是交通要道和中西方貿(mào)易的中心和中轉(zhuǎn)站,可以說是絲路上的一顆璀璨明珠
一個人不論做什么工作,都可能在得到某些便宜的同時遭遇一些麻煩。對于為官者來說,自然也不例外。比如說,由于你居于一定的位置,手中握有一定的權(quán)力,便不可避免地遇到請托之事。在
裘曰修(1712-1773年),字叔度,一字漫士,號諾皋,南昌新建人,清代著名水利專家、文學家。著有《裘文達公文集》《諾亭詩鈔》等著作。其行文清新雋永,詩格安雅,所涉內(nèi)容甚廣,堪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強調(diào):“不忘初心,牢記使命,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為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
王艮(1483-1541),字汝止,號心齋,出生于鹽丁家庭,由燒鹽賣鹽而自學成才,38歲師從王陽明改原名銀為艮,首開以“百姓日用即道”的思想,成為中國思想史上泰州學派的創(chuàng)始人。
1947年8月7日黃昏,劉伯承、鄧小平同志率晉冀魯豫野戰(zhàn)軍主力部隊12萬大軍,在華東野戰(zhàn)軍外線兵團部分兵力佯動掩護下,分左、右、中三路,從魯西南的巨野、鄆城地區(qū)出發(fā),拉開了千里躍
在湖南湘陰縣城西正街上,有一座四棟相連的宅院,是晚清時期中國首任駐外公使郭嵩燾的故居。因院內(nèi)種有兩株石榴樹對著書齋,故名“面榴軒”。